要聞港聞

自主教育培養 孖仔憑追光發電奪獎

雋言(左三)及雋行(右二)憑「追光發電」項目奪優異獎。 雋言(左三)及雋行(右二)憑「追光發電」項目奪優異獎。
雋言(左三)及雋行(右二)憑「追光發電」項目奪優異獎。
【本報訊】本港小孩子大多「機」不離手,或是要參與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惟就讀小學的孿生兄弟雋言及雋行就有所不同,兩人自小已對機械及電動產品有濃厚興趣,讀幼稚園時已拆開玩具車的遙控研究。他們的母親蘇太亦有別於其他家長,從不強迫補習或興趣班,反而採取自主式教育政策,因而培養出兩位發明家兒子。雋言及雋行早前憑發明的「追光發電」裝置,奪得煤氣公司「環保智慧能源大賽」優異獎。
就讀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五年級的雋言及雋行,平日熱愛動手做小發明,曾發明智能拐杖等。哥哥雋言腦筋靈活,熟悉編程,弟弟雋行則擅長手工藝製作,一個負責軟件,一個負責硬件,互相配合。校方推薦他們參加有關大賽,他們決定發明一項潔淨能源裝置參賽,經過兩個月的構思及無數次修改,完成了「追光發電」裝置,當中運用micro:bit編程,當感應器偵察到明暗差別時,便會啟動摩打從而調整反光板角度,把陽光反射在一個半圓形容器,為容器內的水加熱,製造溫差來發電。
獎金料捐學校添置工具
雋言表示,初賽評判給予不少寶貴意見,對決賽幫助不少,如本來裝置以鋁紙作反射材料,但效果未夠好,便改用凹凸鏡作反光板,令聚焦力更強,加熱更快,提升發電效率。最終,他們的作品奪得有關大賽優異獎及一萬港元獎金,他們打算全數捐贈給學校,添置更多STEM工具及資源,讓其他同學使用。他們未來亦會繼續發明,期望讀中學時可以兌現發明AI機械人給媽媽的承諾。
看到孩子找到志趣,蘇太表示從不強迫孩子上興趣班,對於他們「拆嘢」,蘇太任由他們自由發揮,更為他們添置工具,「只要他們喜歡、注意安全就好了,拆開舊物品再拼砌總比打機好,有時家中有小電器壞了還可以幫忙修理一下」。
「追光發電」裝置經過多次反覆改良。「追光發電」裝置經過多次反覆改良。
「追光發電」裝置經過多次反覆改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