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派藥僵化惹不滿 因時制宜須變通

新政府上場後擺出強政勵治姿態,的確令人耳目一新,惟有些舉措實施起來卻予人「計劃趕不上變化」之感,未能因時制宜,最後變得不得民心。例如一度短缺的撲熱息痛類藥物,現時供應已趨穩定,偏偏醫管局繼續延長不合時宜的派藥安排,加重前線人員負擔,同時亦不便病人,激起怨聲載道。
今年初內地不再實施動態清零,疫情曾經變得熾烈,連香港也受波及。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被炒至天價一樣缺貨,甚至連公立醫院門診向病人派發的止痛藥亦被坊間炒賣,市民購藥無門,整個社會徬徨不安。為了穩定民心,當時港府除了強調藥物供應穩定外,醫管局亦改變一貫做法,一月中開始僅向有需要的病人一次過派發最多4星期分量的藥物,病人有需要可每4星期再到藥劑部配藥。
本來,非常時期非常手段,無可厚非,詎料局方不知變通,在止痛藥供應已經穩定下來的今天,繼續維持當時的做法,既要病人頻撲到公院配藥,又令公院藥劑部工作量大增,前線人員「有氣冇碇抖」。本報便接獲相關人員投訴,不滿局方不肯撤回相關安排,令員工和病人苦不堪言。
過去病人會因應覆診期獲配藥物,例如3個月後才覆診,便會獲發足夠3個月使用的藥物,現在卻硬性規定最多派發4星期分量的藥物,以公院病人人數多,可想而知帶來的不便,以及增加的工作量是多麼龐大。別以為這是小問題,見微知著,這恰恰是醫管局以至整個政府施政脫節僵化、沒有考慮細節、未能與時俱進的縮影。
尤其是公院醫護人手捉襟見肘,流失率極高,即使他們不介意在非常時期「捱義氣」增加工作量,但血肉之軀亦無法長期這樣捱下去,醫管局必須改弦更張,否則員工怨氣加劇,勢必令人手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這是事後推出多少挽留人手措施也無法彌補的。
無可否認,港府推出每項政策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推出後反應往往不如預期,沒有掌聲只有罵聲,便是源於官僚思慮不周、拒絕檢討變通、一本天書讀到老。醫管局的派藥安排固然是一例,由簡約公屋選址爭議,到「易通行」不停車繳費宣傳不足致延遲推行,同樣見到執政者做事「天一半地一半」,永遠沒有進行全盤思考。誠然,一項政策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但最低限度應要減少爭議,以便順利推行,官僚必須多角度思考,同時收集反應因時制宜。
例如當局曾揚言不排除立法限購藥物,這是有見當時民情洶湧而提出的建議,但未及落實,藥物供應便已恢復正常,有關建議至今沒有下文,某程度上也是因為形勢轉變了,政策便變得不合時宜,也就毋須再做。
香港始終是一塊福地,疫情逐漸退卻,社會穩步復常,惟官僚應對突發事故應變不足,後知後覺,導致社會付出巨大代價,卻是不爭的事實。有人建議成立疫後調查委員會,以協助政府查找不足,奈何特首不贊成而作罷。其實,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社會才會有進步,否則,好了傷疤忘了痛,下次又是重複犯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