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大研究 開發新型抗癌藥

【本報訊】由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祥率領的研究團隊,拆解DNA中遺傳訊息被「讀取」的其中一個過程,從而理解在錯誤「讀取」下會如何導致發育缺陷及多種癌症,在生物學領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結果促進人類對基本生物學過程中有關基因調控的理解,並為開發新型藥物開闢了新方向。研究結果已於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
拆解組蛋白修飾
團隊專注於研究組蛋白,即H3離氨酸79的甲基化修飾(H3K79me2)。在人類細胞中,這種修飾存在於表達較活躍的基因中。哺乳動物胚胎中H3K79me2的缺失可導致多種發育異常,包括生長障礙、心臟擴張,甚至死亡。科學家還發現,在兒童白血病等多種癌症中,其H3K79me2會大大高於正常水平,甚至出現在不該出現的位置(如促癌基因)。儘管H3K79me2在基因調控中具有相當重要的生物學意義,該組蛋白修飾如何被「解析」卻尚不清楚,主要因為自20年前發現該組蛋白修飾以來,一直未有發現能識別它的「閱讀器」。
團隊花逾5年時間來開發新工具,使用以化學合成出一個帶有H3K79me2修飾的完整核小體作為「魚餌」,並改良了一個有三重功能的「釣鈎」,將之安裝到合成的核小體上。利用這項新技術,團隊成功將一種叫做menin的蛋白質鑑別為H3K79me2的「閱讀器」。為了解menin如何「讀取」H3K79me2標記,該團隊採用冷凍電子顯微鏡,來呈現出它們相互作用的分子細節。李祥表示,此揭示了menin如何結合H3K79me2的細節是開發相關抗癌新藥的關鍵因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