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氣球戰」給香港輿論戰的啟示

當前的泛資訊時代,訊息比導彈飛得快,故事比坦克衝得兇,訊息輿論戰已成為大國博弈的前哨戰。在間諜衞星滿天飛的今天,一艘肉眼可見但任務是謎的民間飛艇失控飄航事件,經美國政客和傳媒合力炒作而被發酵成為「侵犯主權」、跨國性危害,甚至出動最先進戰機實彈攻擊的國際風波,凸顯訊息輿論的準戰爭功能,彰顯話語權肆意顛倒黑白的霸凌。對於位處大國博弈前緣的香港,最大的啟示是要打好訊息輿論戰,講好「中國故事」。
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留不住。美國的反華纏鬥已成新常態,各種「中國威脅論」持續升級,極限施壓,繼政經外交等「硬對決」,科技、人才、抗疫等社會民生環節亦被升級為戰場。須指出,大國之間相互監視和收集情報並非甚麼新鮮事,無論是高空偵察機、氣球飛艇、解析度高達0.1米的間諜衞星,以至網絡黑客和情報人員等手段都屬「慣常」,基本不會被捲入國家層面的政治和外交爭議。
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SCSPI)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大型偵察機在南海偵察就有近600架次。如果每次出現對方情報監察的事件,中方都大肆宣揚,或如美方般出動軍機導彈,中美關係早已不堪設想。相對而言,利用高空氣球進行軍事偵察是19世紀已有的科技,而其偵察功能早隨人造衞星面世而被取代,雖然神秘高空氣球事件屢有報道,美媒亦連日以「中國間諜氣球」作專題報道,但未曾提出「間諜任務」的任何確實證據,便直接指斥「侵犯主權」和涉及全球五大洲的跨國性危害,反映大國角力下的訊息輿論戰已談不上可信度,甚或淪落至不擇手段的齷齪!
西方把持新聞內容
美國政客和媒體向來是錯位互補的「最佳拍檔」,伴隨西方價值觀和話語權佔據壟斷優勢,自我道德化、對華妖魔化,「中國威脅論」更被反覆炒作,不管中國做甚麼都會被視為對世界的「威脅」,反映部分傳媒的判斷已盲從意識形態和政治訴求,甘當民粹情緒、政客炒作和主政者政治計算的工具。
至於香港,雖是國際媒體和資訊中心,但80%的國際新聞內容由西方四大通訊社壟斷,加上受特殊歷史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港人盲目信任美西方的制度和價值觀,易被國際反華力量煽惑迷亂,特區政府應加強對市民的思想引導和網絡管理,培養引領輿情的人才和能力,領導社會各界向國際社會講好「香港故事」,打贏「訊息戰」和「認知戰」。
當代公共外交與「認知戰」的交集,已成為大國博弈的一種新形勢,但在西方把持話語權和新聞內容的情況下,輿論主動權的爭奪始終是一場硬仗惡仗,只有秉持「四個自信」,善用「一國兩制」的特殊話語體系,才有可能形成訊息傳播的深層次優勢,增進社會共識,加強向海內外文化和訊息傳播的親和力、感召力和認同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