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新世界

近月,有關人工智能的軟件ChatGPT的討論十分熱鬧。一般的擔心是對學校習作、論文等的影響,以及著作權、知識產權的問題。
人工智能可替代人腦,編輯寫作出來的文章可與專家媲美,速度奇快。不僅可代作,更可以替代不少知識型的工種。學校教師、大學教授,所有教育體系涉及知識傳授,乃至研究的搜集整合人員,便大有被淘汰之列。由於不但可書寫,更可對談互動,就連社工、心理治療、家庭調解,部分的醫療診斷、律師、會計師等等的專業,以至行政管理,亦可應用。這可能是對社會經濟的大轉變,影響深遠。單只如一些教育機構將之禁用,不可能應對它帶來的挑戰,實際上也沒法完全禁用。而在整個社會經濟的層面,採用和發展這樣的軟件技術,可大大提升不少工序的質量、效率與效益。
一如電腦,面對市場的競爭,應用這樣的軟件技術有大利可圖。政府、企業,與個人只會競相採用,突破現有種種新舊的制度限制,突破限制或禁用的功能便構成相對競爭力的基礎。因有市場與政府的競爭,有關技術只會急速發展,且因而引發更多的衍生技術與應用,這會是人工智能替代傳統概念電腦主宰的新世代。
與此同時,由於編輯整合資訊、知識的巨大能力,而在這個整合過程裏是積累性地演變發展。於是,利用這類的技術指引、限制、取捨,便可飛快高效地製造假新聞,令人難以分辨。在眾多假新聞的基礎上,也便可以造出言之有理有據的分析、評論,更勝現時各種媒體傳播的認識與價值觀念,比市場推廣、宣傳和宗教、政治的傳播洗腦更為高效。面對着塑造改變社會的思想、價值觀和由此產生的行為模式,企業可攫取暴利,政治組織可操控個人化的政治行為,如投票、示威遊行等,某些社會組織可建立起宗教動員性的群眾團體。
由於發展這些軟件技術涉及龐大的科研資金,個人或弱勢社群在這個塑造「現實」、價值的競爭中永遠處於劣勢,容易任人魚肉。大企業、大政府主宰操縱社會。社會裏的壟斷性會更為嚴重,社會和個人的「現實」、「歷史」都按一定的外在企圖來創造,資本主義便進至壟斷的頂峰,社會主義的壟斷反制便難以生效。
這會是美麗的新世界,抑或是醜陋的新世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