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吏部結構調整 理工男齊上位
執掌中國人事大權的中央組織部,坊間俗稱為「吏部」,是最具實權的關鍵部門之一。近日其領導層進行調整,浙江省委副書記黃建發進京升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正部級),中組部部務委員張光軍升任副部長。二人都是理工科班出身的專業技術官僚。而去年在中共二十大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兼書記處書記(備位中組部部長)李干杰,則是核安全專家。上世紀末,中組部曾從國家部委選拔了一批高科技人才,派到駐外大使館擔任科技一秘。時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安全司核反應堆處處長李干杰,外派駐法國大使館科技一秘;時任國家地震局國際合作司一處處長黃建發,外派駐新西蘭大使館一秘。時隔20多年,兩人成為中組部的搭檔。
張光軍畢業於著名的軍工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後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近30年。該研究院是唯一中央直屬的核武器研製生產單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張光軍由中物院黨委副書記升任廣東省副省長,2020年調入中組部。
技術官僚 濟濟一堂
而去年5月由重慶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調任中組部副部長的彭金輝,更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昆明理工大學校長,是一位冶金領域的權威專家。可以說,在中組部史上,此前還從未有如此多出身尖端科技崗位的幹部濟濟一堂。
這是當下北京用人導向的一個縮影。大批「理工男」共同執掌吏部,對總體的幹部隊伍將帶來撬動作用。以目前6位身兼地方大員的政治局委員為例,除了天津書記陳敏爾、廣東書記黃坤明外,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新疆書記馬興瑞、上海書記陳吉寧、北京書記尹力,均曾是在企業、大學、智庫機構工作的專業技術幹部。
即將在兩會換屆的新一屆國務院領導層中,也是類似局面。候任副總理的張國清、劉國中以及候任國務委員的吳政隆,全部出身兵器工業系統。劉國中畢業於哈工大,張國清畢業於華東工學院,吳政隆畢業於太原機械學院,都是軍工名校。張國清長期在兵工央企任職,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總經理;劉國中、吳政隆分別曾在哈爾濱建成機械廠(航空導彈炸彈基地)、內蒙古第一機械廠(最大坦克基地)工作。
當今「理工男」上位,與80年代「工程師治國」,在隊伍結構上有共通之處,但背景並不相同。80年代幹部斷層嚴重,加之工作重心從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理工背景的工程師由於技術底蘊加持,在管理工廠、發展經濟方面有獨特優勢。如今中國每年有上千萬大學畢業生,並不存在斷層情況。但人文學科,由於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與西方相對隔絕;而理工學科,成績更容易判斷,不少幹部都是「海歸」,相對更加知己知彼,符合當今鬥爭需要。當下中國一切工作政治掛帥,但為與西方抗衡,也更強調科技經濟自主創新,這在客觀上對理工科人才有更多需要。負責選官用人的中組部,先行一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