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美國失計

中國民用飛艇失控(因不可抗力)飄入美國國境,中國自可通知美國,看用甚麼方法處理,可情況卻是中國疑似沒有知會美國。失控是因為意外,相信不是中國的本意,但既然失控飄入美國,中國也好順水推舟,看看美國怎樣處理,測試美國的反應能力。美國遲疑不決,暴露了對華政策的患得患失。
中國並不以此來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借機訪華,依然拒絕,布林肯不得不在美方透露的日期前匆匆宣布不訪華,反倒讓中國在外交上嘲笑,說雙方都沒有宣布甚麼訪問,國際上的印象便是美國求與中國和解。在去年11月兩國元首在外會面後,美國欲以布林肯訪華推進和解進程,中國卻不為所動。也因美國不斷有鷹派言論和行動挑釁,中國不欲協助美國製造和解的假象。
由此可以有兩個影響:一是在兩國元首會面後,美國把持的國際媒體正營造中美和解假象,或許目的是向中國部分政治勢力招手,趁中國改變疫情防範的封閉政策而對外加強開放,表示美國願意與中國談判,減輕中國政府和社會對美國的敵意和戒心,以遂其對華的陰謀。且用求溝通的態度壓迫中國政府改變對美強硬的立場,此中亦可能借機與中國談判中國援俄的情況,逼中國跟從西方制裁,減少與俄貿易,也求中國促使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讓步和談。
二是拜登政府希望借布林肯訪華,抑壓共和黨(以特朗普為首)親俄反華的政治勢力,令美國可以在烏克蘭戰爭中脫身,讓歐盟頂上,美國便可全力轉而對付中國,在政治和軍事上布局安排。
可惜,飛艇一事破壞了拜登政府的計謀,軍方最後把飛艇擊落,是美國輿論壓力所致。美國政治與社會的高傲容不得中國飛艇可在美國境內如入無人之境,因為這對政府與軍方的顏面是大打擊。飛艇一事亦刺激起美國的反華聲勢,再加上布林肯訪華不遂受到嘲笑,拜登政府不易在外交以至經濟政策上再尋求與中國溝通,「重返中國」的外交戰略沒法推行,美國在烏克蘭戰場亦難求中國協助促成和談。
美國朝野對飛艇的直接反應,相信會加深中國政府與社會對美國的敵意。在民意洶湧之下,親美求和的勢力不敢露面,中國政府也難以對美國有任何讓步,今後溝通更難。相反,中俄元首可能便在近月裏會面,協調兩國的大戰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