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出力 保育本土文化
【本報訊】文字有力量,有種感染力。最近的文字世界好熱鬧,除了歐陽昌的真體字備受關注,還有本報報道過地鐵專用字體「地鐵宋」復刻、首套中文字粒「香港字」失落百年後重鑄,還有設計師保存招牌字「北魏真書體」和路牌的「監獄體」,大家都出一分力保育本土文化。
擬眾籌集資復刻「鐵宋」
八十年代「地鐵宋」字體設計師柯熾堅退而不休,他最近又重投字海,肩負起復刻「地鐵宋」的使命,讓這套充滿本土情懷的字體,改名「鐵宋」重新啟航。柯熾堅擬透過眾籌集資,重新設計這套原本只得幾百個字的「地鐵宋」,做成有萬五字的完整中文字體「鐵宋」,既保育字體亦可廣泛應用。他說:「如果我不做,過多十年八年,地鐵宋好可能就會消失。」
而首套中文字粒「香港字」,當年由西洋傳教士所做,用來印刷聖經,失落百年後,香港版畫協會在機緣巧合之下,於荷蘭的博物館倉庫發現「香港字」的字模,而且保存完整,決定重鑄「香港字」,令其復活,以及作為日後數碼化字體的重要基礎。此外,香港北魏書法家區建公、蘇世傑的墨寶,遍布香港城市街道,正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中文字庫。
早於1970年,監獄署(今懲教署)受工務司署委託,製作路牌及交通標誌。在囚人士手造之中文字體被稱為「監獄體」。自1997年,路牌製作工序電腦化,電腦字形路牌逐步取代舊式的監獄體路牌。這些極具懷舊風味的字體逐漸消失之際,有人將「監獄體」數碼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