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處理術後急性疼痛的治療選擇

全球每年有超過2.3億人接受手術,超過80%病人有術後疼痛的問題,但當中少於一半病人獲得足夠的疼痛治療。隨着醫學界對急性疼痛機制的理解日漸加深、更多新藥物和設備相繼出現以及急性疼痛指引的實施,術後疼痛治療已取得相當進展。術後急性疼痛的最佳治理對於促進康復、減少慢性疼痛和降低發病率尤為重要。
目前,術後急性疼痛治療有多種選擇,關鍵是應用多模式鎮痛及因應個別手術使用針對性的止痛方式。多模式鎮痛是混合使用針對不同部位和作用機制的止痛藥,以增強鎮痛的功效,同時可大幅減少使用全身性的鴉片類藥物,以避免惡心、嘔吐和嗜睡等副作用。全身性藥物包括簡單的鎮痛藥,如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與非針對性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相比,針對COX-2的消炎藥可提供更佳止痛效果而副作用較少。全身性藥物也可在腸胃外給藥。當術後疼痛更嚴重時,可以使用病人自控鎮痛(PCA)系統輸送鴉片藥物,讓病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在預設範圍內決定鴉片藥物的用量,以更有效控制疼痛和減少使用鴉片類藥物。
此外,區域鎮痛技術可以輸送局部麻醉藥到目標區域以局部減低疼痛訊息傳遞,可能是治療術後疼痛最有效的方法。硬膜外鎮痛技術涉及將導管放置在硬膜外腔以覆蓋目標區域,並可以把導管留在原處以提供數天的高質量疼痛緩解。
區域鎮痛技術也可以針對外周神經,利用超聲波提高其準確度和功效。單次外周神經阻滯可以減輕局部目標區域(例如上肢)的疼痛約12至24小時,特別適合骨科手術。外周神經導管技術可用於延長控制疼痛的時間,單次注射長效局部麻醉藥已可提供更長時間的疼痛控制。局部麻醉藥物的傷口浸潤也是另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綜觀上述多種處理術後急性疼痛的方式,建議針對個別手術類型,使用最合適的鎮痛方案,並透過多模式鎮痛和多部門護理以促進早期和術後康復。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麻醉學系臨床副教授黃守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