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教訓百姓花錢 新版食肉糜?

最近,內地一批「磚家官員」屢屢挑戰老百姓的智商和情緒底線。先是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兼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將當期總收入最大可能地轉化為消費和投資,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鼓勵住房、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而後,中國房地產集團原董事長孟曉蘇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中國老百姓去年存款增加了15萬億元,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來買房,中國經濟就能達到歷史最新高度。
高高在上 指點消費
經濟學上有多個概念,無論是「生命周期假說」,還是「持久收入理論」,其相似之處在於都認為消費決策並不取決於當期收入,而取決於一生的收入,消費者需要根據一生的收入情況來規劃消費。只有人們相信未來能賺到更多的錢,才敢消費。
如今老百姓最需要的,並不是有人高高在上來指點怎麼花錢消費,而是怎麼賺錢養家餬口。要想讓老百姓消費,首先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來兜底,要讓老百姓對經濟發展「錢景」有穩定預期。然而,這恰恰是當前最缺乏的。3年封控、打壓民企、圍剿資本,令經濟一片蕭條,失業率之高創歷史紀錄。無休止的核酸檢測,掏空了醫療保險;匪夷所思的封控,透支了改革開放以來積攢的家底。
更致命的是,野蠻封控與無序放開,大大加劇了老百姓的不確定感,堪稱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信心最低迷的時期,絕大多數群體都成為犧牲品。沒有工作,誰有錢消費?沒有信心,誰夠膽消費?至於說到社會保障,連一片退燒藥、一包口罩都需瘋搶,遑論其他。
這種情況下,所謂將當期收入最大化轉化為消費,甚至鼓吹傾囊買房,便實在是不負責任的餿主意。消費的源頭是就業和收入,捨此,刺激消費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儲蓄率連創新高,反映的正是老百姓對未來愈加沒有信心。這些存款,是老百姓用來保命、養老、防病、救急的血汗錢。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人口數據,去年出現60多年來首次人口負增長。當年計劃生育時代,野蠻強迫孕婦墮胎,而今又開始鼓勵生育;前幾年千方百計限購、加稅、抬高房貸門檻,如今又鼓吹房地產消費的支柱作用;野蠻封控時,動輒對老百姓鐐銬打罵,以破壞抗疫為名投進監獄,無序放開後又任由傳染肆虐,宣稱「個人是防疫的第一責任人」。
那麼,老百姓如果現在響應號召,將當期收入全部消費,花光存款「買房愛國」,將來沒有飯吃之時,專家恐怕又會站出來宣稱「個人是消費的第一責任人」,任你自生自滅。古有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而今又有孟董「何不買房子」。他們高官厚祿,享受國家分配大宅、高額退休金、公費醫療,完全脫離底層實際,將老百姓當成用來隨意消耗的「人礦」、任意操弄的工具。只是經過這3年的折騰,老百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沒那麼容易上當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