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人口負增長

中國去年人口減少85萬,是61年來首次負增長,也許意味着中國人口已過了最高峰值,這是長達30年低生育率導致的必然結果,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面臨的普遍現象。但部分西方媒體又乘機大做文章,聲稱中國將進入一場「人口危機」,總有一天沒有足夠的適齡勞動力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甚至認為中國政府在處理國際事務、台灣問題以及人權問題會變得投鼠忌器云云,可謂奇談怪論。
西方媒體總是拿着放大鏡甚至哈哈鏡看中國,任何問題都看成大問題,任何事情都誇大成執政危機或生存危機。當中國人口持續增長時,他們不斷鼓吹「黃禍」;當中國人口輕微減少時,他們轉而渲染「人口危機」。總之所有與中國有關的事情都是負面的、陰暗的,這就是西方的邏輯。但他們似乎忘記了,中國人口超過14億,比美國、歐洲乃至整個西方陣營的人口總和還要多,為何會有人口危機?為何會缺乏勞動人口?
正如專家指出,現在就下定論認為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為時尚早,只有當人口負增長成為常態後才能定義為負增長階段,未來幾年中國人口將會在「零值」上下徘徊,所以不能輕言人口紅利消失。退一步說,即使中國真的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總人口仍將長期維持在龐大的規模,到2035年還將超過14億,2050年仍有13億以上,人口危機云乎哉?
人口規模龐大意味着市場規模龐大,隨着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升,消費能力自然水漲船高。近年中國政府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是基於這種底氣。當今世界也只有中國才有能力和條件實現內外雙循環,因為中國既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又有完整的產業鏈。印度顯然也正朝着這個方向發展,其人口規模甚至即將超過中國,但產業鏈以及基建、教育、醫療等各項條件都遠遠不如中國,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大國,還有漫漫長路。
當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隨着生育率長期維持在低水平,中國人口發展確實面臨一些結構性矛盾,尤其是社會趨向老齡化,這是不能不正視的問題。這些年當局積極鼓勵生育,可惜收效不大,畢竟生活和教育成本不斷上升,嚇怕了不少家庭。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是執政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