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縣委書記

看內地電視劇《縣委書記》,感覺是在中國當官不易,做好官、為人民為千秋事業努力更不易。如《天下長河》所表達的,即使為官者可犧牲功名利祿乃至性命財產以治黃河,功在萬世,卻還是多番挫折。
黃河大治在中共建國之後,因社會主義的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因舉國體制的效率,當中當然還有無數人的血汗與犧牲。治黃河這樣大的工程,歷代爭議應把利弊說得清楚,下了決心後,便是純工程項目,依據科學原則、工程能力來進行。
但是,科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且科學本身只是方法,不是結論。今天的對,條件轉變便可能成錯,社會認識進步後也可以對為錯。即如三峽工程,全國爭論頗大,沒有絕對真理式的定論。又如當前的新冠疫情,哪種防疫方法才是恰當呢?是清零、動態清零抑或乙類乙管?3年裏國人病死者少,乙類乙管下長者病死者眾,病患者億萬,病痛與損失亦不少,經濟民生的恢復便有代價。怎樣取捨呢?就算依照科學,取捨的利弊難以精準確定,連病毒變異亦不可能絕對預測,取捨本身便基本是政治決定,艱難的決定。
回到《縣委書記》一劇。50多年前初讀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最深印象的是他說中國歷代皇權落不到鄉村基層,縣政府是「鄉土」與皇權的連接部,土紳因此發揮巨大的作用。但縣城以外,皇權並不統治,只能以租庸調之用,最後也是商品化的一條鞭式的收稅。稅收的轉變卻成為鄉土能否安居樂業的因素。
一般來說,太平盛世少,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的多,且成為歷史周期的規律。中共革命是中國史上首次政權直達鄉村基層,組織與動員進行社會大變革。但人民公社也失敗,經濟改革的市場化更回歸小農經濟,只是在市場商品化汪洋大海裏掙扎的小農經濟。由歷史上的出外逃荒變成出外打工,鄉村同樣空洞化,可多了收入和經濟發展。後者的工業、房地產卻同樣地在淘空鄉村。
《縣委書記》敍述的是地方基層官員的難處,受血緣地緣綑綁,卻面對上級的官僚主義,面對發展與安居的矛盾,貪污舞弊的傾向,劇集是輕描淡寫,並不到肉,仍使人看到中國鄉村基層在全國大發展底下的種種問題。最後回到規模農業經營是隱約的回歸農村傳統,規模便有差異,可真的容易共同富裕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