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醫生涉誤殺 一石激起千重浪
公立醫院醫療事故無日無之,過去因此而受盡折磨甚至枉死的病人不知凡幾。然而,兩名聯合醫院醫生於2017年因為開漏抗病毒藥物,導致曾兩度換肝的鄧桂思最終不治,近日被起訴誤殺,事件卻激起極大震盪,這也是本港史上首次有公院醫生因醫療事故被刑事檢控。目前外界最關心的是,事件會否加劇公院醫護離職潮?
本港最近有醫生被判誤殺罪成是2012年的DR美容案,以及2014年拉丁舞導師抽脂致死案。前者有3名女顧客接受療程,一死兩傷,涉案女醫生麥允齡被裁定誤殺罪成,判囚3年半;集團老闆周向榮及實驗室技術員陳冠忠亦被裁定一項誤殺罪成。後者涉案女醫生關孝孜同樣被判誤殺罪成,監禁6年。由於上述案件均涉及私家醫生和美容集團,外界普遍認同這些醫生和商戶為了搵錢草菅人命,罪有應得,業界對判刑也沒有異議,港府其後則加強規管美容及醫美行業以資補救。
今次事件則有明顯不同,皆因涉案醫生俱為公院醫生。誠然,醫生必須對病人負責,不論是公院還是私營,責任也是一樣,何況過多的醫療事故,委實令人對公營醫療信心盡失。醫委會事後裁定兩名醫生專業失當,但懲罰輕微,僅停牌且獲緩刑,有罰等於無罰,由是更加深外界對醫醫相護的詬病。惟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公院病人極多,診症時間相對不足。正如業界指出,如果醫生忙中有錯,實難判定屬個人或系統責任,若全由醫生承擔,憂慮會引發醫生按章工作及加劇離職潮,影響醫療服務質素,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事實上,事件在公營醫療體系內引發極大震動,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坦言,大批公院醫生對有人被起訴相當錯愕,更有會員稱「感到壓力」。病人團體亦擔心事件可能誘發醫生「防禦性醫療」,即只肯進行保守療法,拒做高風險手術免惹禍上身,不僅對病人無益,本已捉襟見肘的公營醫療服務亦勢必雪上加霜。
說到底,醫療事故的癥結在於公院人手極度不足,病人數量卻不斷增加,加上醫委會慣性偏袒包庇,予外界不公不正之感。治本之道,乃係增加醫護人手,提供更多醫療資源,徹底改革醫委會。試想想,在香港要成為醫生並不容易,除了要苦讀多年並考獲相關資格外,更需花長時間實習,一個醫生牌絕對有若千金重,釘牌對醫生來說絕對是最大懲罰。倘醫委會的裁決公平公正,還受害者以公道,根本毋須由其他機制插手代勞,更毋須刑事究責。奈何醫委會所謂的停牌懲罰往往伴隨緩刑,醫生永遠無事,會否吸取教訓成疑,家屬感到冤屈何足為奇。
更不可不提,目前公院醫生流失率較20/21年度倍升至8.2%,急症科、麻醉科、放射科各有逾一成流失率,填補人手已是刻不容緩。本報多次督促港府必須加快引入海外醫生,醫委會及利益團體不應諸多阻撓,否則人手不足引致的醫療事故只會愈來愈多,醫患關係只會進一步惡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