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超支也可當開支 多少公帑付東流

這些年,特區大小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港府每次都說會吸取教訓,但每次都是重複犯錯,而且藉口層出不窮,眼下又有一個典型例子。審計署早前揭發觀塘安達臣道發展工程計劃存在超支等問題,當局因為大幅更改行人天橋系統的設計細節,以及未經全面諮詢便倉卒招標,致令承建商提出申索要求延長合約期並追討延期費用,政府簽訂補充協議,並多支付逾7,000萬元以加快完成工程及解決申索,設計其後大改引致超支近10億元。惟令人震驚的是,高官對審計報告無動於衷,還將超支說成是開支,再次將「無恥」兩個字發揮到極致。
監管失職 諸多藉口
昨日的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可謂炮聲隆隆,議員對於上述工程計劃大幅超支提出諸多質疑,直斥具體合約結算安排有問題,又批評當時政府部門權責不清,容許可刪減條款處理工程改動,變相導致政府被動地不斷被人索賠。被踢爆在疫情期間疑違反禁聚令開船P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方學誠回應指,項目去年9月已完成結算,總獲批撥款是35.4億元,支出為34.6億元,強調項目沒有超支;又將容許可刪減條款處理工程改動,形容為「進可攻、退可守」,可增加彈性;並且將政府因此不斷遭承建商索賠,僅以「未必理想」輕輕帶過,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甚至認同可刪減條款是「較合適安排」。
有錯不認,錯而不改,早成港產官僚常態,人們當然不會預期高官會主動認錯,但近10億公帑不明不白付諸東流,還要將超支說成開支,無謂地賠償逾7,000萬元予承建商,將被動理賠說成是合適安排,則再次凸顯高官視公帑為無物,視之為可以予取予求的提款機,除了恬不知恥,實在再也想不出其他形容詞。尤其今年財赤預料高達逾千億元,而且內地官場都奉行節約、拒絕浪費,只有一班正在享受世界級高薪的港官視錢財為糞土,堪稱咄咄怪事。無他,不花白不花,這些錢並不是由他們真金白銀付出,監管失職又不需扣薪問責,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何必花精神下工夫自討苦吃?
延誤超支 已成常態
再看整個工程規劃,早在1997年已經展開,但其後擱置,延至2005年重啟,參數由公私營六四比,全數改成公營房屋,其後開始設計建造顧問合約,包括增建新行人天橋,更改個別走線等。到了2007年展開公眾諮詢,考慮到部分意見認為應更改行人天橋設計,且要配合2015年入伙的目標,時間緊迫,於是設計改完又改;及至2016年12月,所有行人天橋工程才大致完成。由此可見,一項行人天橋系統工程,前後共耗費19年,蹉跎歲月,曠日持久;何況慢工不是出細貨,除了大幅超支外,審計報告更揭發天橋興建過程令附近斜坡出現多宗事故,落成後升降機又不斷故障,3年壞183次,平均每次暫停10小時,最長一次更停了10日。說有關項目又貴又廢,絕無誇張。
事實上,基建延誤超支、質素泥沙俱下已成特區常態,能準時完工、沒有超支、沒有問題才是不正常。君不見,十大基建淪為十大醜聞;「五鐵總遲、橋路不通」的慘痛教訓歷歷在目;國家級基建如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香港方面均嚴重延誤超支,拖國家後腿;至於沙中綫超支至近千億元,成為史上最貴鐵路,期間更爆出大量偷工減料醜聞,高官「看報道才知道」,更是醜不堪言。這裏超支幾百億,那裏超支幾十億,可憐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麼倒入鹹水海。有人諷刺本港的基建項目不是石屎鋼筋建造,而是由黃金珠寶鋪成,可謂一語中的。香港的競爭力每況愈下,絕非無因,單是基建趕不及發展,已是一大問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興建「三鐵三路」,出發點固然是好,惟倘若官員監管無能、政府大花筒陋習不改,根本無法給予市民信心。
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庫房的錢不是高官的,而是納稅人辛苦賺來的,理應用得其所。奈何港府善財難捨,冤枉甘心,怎麼可能不令人憤怒?香港問題千頭萬緒,癥結多年來都在於「官廢」。如果港府對基建工程不監不管的毛病不改,甚至繼續同承建商互相扯皮互相包庇,民脂民膏一再被浪費,再豐厚的家底也有耗盡的一日,勿謂言之不預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