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反華串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展開西方之旅,先後訪問5個G7成員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美國。西方媒體將其行程形容為協調應對「中國威脅」之旅,說穿了就是「反華串聯」,其最後一站定在美國,就是為了向主子總結匯報此行的反華收穫,據說兩國還將發表旨在針對中國的聯合聲明。
這些年日本緊跟美國,一直衝在遏華第一線,有時候甚至比美國更狂妄。其實,以當今日本的實力和地位,已不夠資格對抗中國,愈瘋狂死得愈快。在美國的威逼和忽悠之下,日本經濟已經迷失了30多年,目前的GDP甚至還不如30多年前,跟中國的力量對比早已出現根本性逆轉,而且距離愈拉愈遠,其經濟總量還不及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可笑的是,小日本至今不願面對現實,還在幻想遏制中國,企圖重溫甲午戰爭美夢,真可謂癡人說夢。
一葉知秋,有媒體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中國佔40%,美國佔30%,歐洲佔20%,日本僅佔5%。發展電動車是世界趨勢,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日本抱殘守缺,前景可想而知。汽車產業是日本最大經濟支柱,日系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曾高達30%,去年已跌至約15%,而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則升至一半以上,照此趨勢,日系汽車遲早統統敗走中國。日本的家電、機器等產業早已衰落,目前只剩汽車產業支撐經濟,如果連這根支柱也不保,日本還有甚麼?經濟長期低迷,資源嚴重短缺,人口日趨老化,競爭力每況愈下,日本未來在哪裏?有人說日本終將淪為發展中國家,雖有點誇張,卻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也許正是因為整體國力日益衰落,日本愈來愈焦慮,對中國愈來愈忌憚,才會如此歇斯底里。早前日本出台3份「安保文件」,宣稱是為了應付中國「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將大幅提高軍費開支,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三大國防支出國,包括裝備可以打擊其他國家的導彈,意味着日本已完全背離其憲法規定的和平理念,徹底顛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但時代已經不同,中日實力此長彼消,不管日本如何窮兵黷武,都無法與中國抗衡,一味充當爛頭蟀,只能替美國送死。這也正是小日本的悲哀,他們沒有吸取二戰慘敗的教訓,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