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倡與灣區合作 發展腸道微生態技術

河套區可建造中心用作儲存腸道微生物樣本。 河套區可建造中心用作儲存腸道微生物樣本。
河套區可建造中心用作儲存腸道微生物樣本。
醫藥產業步伐緩慢 欠生物樣本庫
香港創新醫藥發展步伐緩慢,中大醫學院與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建議,在發展腸道微生態技術方面,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新醫藥認證,建立區域性的藥物監管及認證中心。中大又指,腸道微生態的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三至四成,雙方合作有助本港成為創新醫藥創科樞紐。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指出,本港缺乏認可機構及生物樣本庫,建議在河套區建造中心,儲存腸道微生物樣本。
陳家亮在記者會上表示,發展腸道微生態技術,需要在境外包括中國進行測試和註冊,難以吸引研發企業及人才。他又指,腸道微生態的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三至四成,呼籲當局加速推動大灣區的創新醫藥審批和認證,可以加快審批新藥物研發,吸引人才及醫藥企業投資,建立區域性的藥物監管及認證中心,將香港打造成為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龍頭。
助治療糖尿肥胖等疾病
本港缺乏認可機構及生物樣本庫,陳家亮又建議在河套區建造中心,儲存腸道微生物樣本,包括初生嬰兒的糞便,讓當中健康的益生菌在未來治療疾病。事實上,腸道微生態有助治療結腸癌、糖尿病、肥胖、自閉症和腦退化等疾病,並作為檢測、診斷工具以及成為藥物治療疾病。
陳家亮陳家亮
陳家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