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美巴政治亂象 再顯西方雙標

近日有兩單遠在美洲發生的國際新聞,一方面令筆者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亦令人覺得精神分裂。第一單是美國眾議院的議長選舉風波,共和黨在改選後取得過半數議席,理應由該黨的眾議院領袖麥卡錫出任議長。但由於黨內少數保守派成員不滿麥卡錫的部分主張,拒絕投票支持,連累全體議員遲遲未能宣誓就任,相關的法案和撥款審議程序無法展開。眾議院最終經過反覆、漫長的15輪投票,麥卡錫才能當選。
事件令人想起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於香港發生的立法會內會主席選舉鬧劇。當時以公民黨成員郭榮鏗為首的攬炒派議員,為了阻撓《國歌法》恢復二讀及討好黑暴示威者,對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發動拉布戰,不斷濫用程序,拖延時間,以至發動暴力衝擊,令投票一直無法進行。由於內會運作癱瘓,整個立法會的審議法案程序亦嚴重受阻,不單止《國歌法》受影響,其他大量關乎香港經濟和民生的立法建議亦未能適時通過,是名副其實的攬炒。
推波助瀾 樂見其禍
上述兩單選舉鬧劇的相異之處,其一是美國眾議院議長選舉風波僅持續5天便落幕,實際造成的影響相對有限,過程亦尚算和平;但香港的內會主席選舉拉布,卻足足花了7個多月時間,期間發生的暴力衝擊造成多名立法會員工受傷。其二是當地政界人士的反應,民主黨籍的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形容議長選舉過程令人尷尬,共和黨籍的前總統特朗普也批評其保守派黨友「在玩危險遊戲」;但對於當年香港攬炒派的拉布及搗亂行為,美國朝野若非在明在暗支持,也是選擇默不作聲,樂見其禍。
第二單新聞是在巴西發生的衝擊國家政權機關事件。該國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大批支持者,因不滿總統選舉結果,在當地的行政機關、國會及法院大樓,以至多個軍營外紮營抗議,其後更闖入部分設施內大肆破壞,造成多人受傷。巴西新任總統盧拉形容事件為「恐襲」及「政變」,至今拘捕了上千名「暴徒」,並誓言要揪出「幕後黑手」。美國等多個國家亦嚴厲譴責有關暴力行為,支持巴西政府採取措施維持國家穩定和社會秩序。
不少西方傳媒將今次事件與兩年前的美國國會山莊暴亂相提並論,卻絕口不提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衝擊立法會大樓事件。當年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形容有關示威及衝擊行動為「美麗的風景線」,其他西方國家領袖及媒體亦將香港的違法暴亂說成「民主運動」,將黑暴暴徒稱為「自由鬥士」。但當相同的事件發生在自己國家或盟友身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態度卻一百八十度轉變,雙重標準昭然若揭。
部分美國政客及傳媒正追查身處當地醫病的博爾索納羅的入境簽證是否仍然有效,希望迫使當局將其驅逐出境返回巴西受查。不少身在美國的香港黑暴分子的簽證估計亦已到期,會否同樣有人追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