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樓市危如累卵 撤辣更待何時

本港受環球不景氣打擊,又逢內地增長放緩和美國加息,疫情和移民潮更令整個社會死氣沉沉,樓市首當其衝,寒風刺骨。土地註冊處數字顯示,去年樓宇買賣宗數按年大跌38%至59,619宗,創1996年有紀錄以來新低;合約總值亦重挫四成至5,545億元。種種數據說明,港府繼續墨守成規,拒絕撤辣,新一年的樓市恐怕低處未算低。
住宅樓宇成為重災區,買賣宗數按年大跌四成,期內買賣合約價值的按年跌幅更高達44.4%,創2014年以來新低。而去年住宅樓價跌幅累計已達一成半,藍籌屋苑割價求售的「移民盤」大量湧現。昨日的立法會大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提出質詢,指現時的經濟環境下,樓市辣招已成為永久性居民置業的「絆腳石」,且令發展商收購舊樓成本大幅增加,要求政府交代會否減辣以至撤辣,可謂一語中的。
很可惜,港府至今仍然拒絕看清樓市危如累卵的實情,一味以不變應萬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繼續老生常談,聲稱目前的住宅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以及新住宅印花稅行之有效,而且樓價只是有秩序調整,看不到出現大幅下滑,有關撤辣的問題要小心處理,否則有機會刺激短期炒賣。一句到尾,就是拒絕撤辣,連減辣也不予考慮。
問題是,辣招真是行之有效嗎?真的能壓抑樓價助市民置業嗎?所謂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情變則法不同。港府由2010年開始推出樓市辣招,冀短期壓抑當時樓價,但綜觀過去12年,市民對住屋的需求屬剛性,本港面對土地供應不足、利率長期偏低等因素影響下,樓價仍輾轉向上。事實上,去年樓市跌跌不休,並非辣招收效所致,而是環球市況令市民對經濟前景沒有信心。儘管今年有中港通關的利好因素,但觀乎內地收緊銀根,阻止資金外流,本港則移民潮未止,出生率又連連下跌;美國加息步伐雖然可能減慢,但加息周期未完,負面因素顯然比利好因素多。兩大測量師行不約而同看淡今年樓市,預計住宅樓價再跌5%至一成,原因正在於此。高官所謂「看不到樓價出現大幅下滑」,若不是昧於形勢,就是自欺欺人。
更須指出,去年第三季負資產個案較第二季大增九倍至500多宗,即使遠遠未能與2008年金融危機及2003年沙士相提並論,但負資產趨勢顯著。正如本報多次提醒,執政者必須懂得靈活變通,因時制宜,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否則注定處處碰壁,撞板多過食飯。僅港府的過度防疫政策便嚴重窒礙經濟,引發民怨。要不是內地果斷放寬,香港肯定到今天仍在無謂死守,說港府毫無先見之明,絕非偏見。何況香港樓市畸形,愈跌愈乏人問津,愈跌愈無人敢入市,港府以為樓價下滑有助市民上車,只是一廂情願。
總而言之,目前樓市已出現下行,大起大落近在眼前,一味維持辣招肯定只會弄巧成拙。說到底,樓市是最大的政治,港府死抱教條不放,京官所說的「房屋問題搞不好會變成政治問題」,勢必一語成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