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國戰略

人民幣升值,內地及香港股市見升,似乎是美國收緊美元供應帶來的經濟緊縮作用,已被市場忽視,或至少市場的心理預期是美國的緊縮政策不會堅持下去。背後是中國內地採寬鬆的貨幣和投資政策,不單止可抵銷美國的緊縮,也大有可能填補美元收緊供應後騰出的國際市場空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料今年有三分之一國家衰退,便是多數國家不會出現衰退。或許受暖冬的幫助,歐盟可跳出衰退,少於百分之一的增長也是出乎預料好消息;美國經濟仍在增長。若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生效,國際市場至少有頗大部分還可持續增長。只要中國擴張有力,特別是內外循環有所增長,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或未能如疫情之前的三、四成,亦應可給國際經濟增長較大的支持力。
中國與美國兩大經濟體會一同支撐國際市場,但同時亦會出現強烈的競爭。美國的經濟政策已是高度政治化,產業回流難以全部回流國內,頗多是回流至美國的政治友好國家,這也是美國脫鈎中國的戰略部署。中國現時的政策除了刺激內部經濟、抑制防疫求經濟復常外,正全力向外搶訂單,再一輪催谷出口。不過,已不是集中加工貿易,更多地推動一般貿易出口,着重中國品牌與產業鏈供應。
以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美國與歐盟的脫鈎戰略不易打擊中國對美歐的出口,連同美歐以外地區的擴大出口,中國的出口與外貿順差會再上台階。即使美國,亦礙於國內經濟轉型不易,對中國的進口只會繼續上升。目前或不如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那樣讓中國一枝獨秀,中美、中歐還有政治矛盾,來自印度等新興大國的競爭壓力加強,仍然有利中國經濟在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份額。在美國、歐盟的脫鈎戰略落實之前,可製造更多脫鈎的障礙和擴大歐美之外的市場。
以中國與金磚國家等非歐美日西方陣營的世界,人口規模與生產能力都正在超越歐美日,中國若能在此難得時機與各國緊密合作,互利互讓,當可在歐美與中俄脫鈎的過程完成前,開拓可相比的新天地。在這個時候,中國不需要與美國動武,可假以顏色,製造假象,令其鬆懈。但同時整軍備武,鞏固國內外經濟,暗中也助俄羅斯一把力,削弱美國的力量,準備在未來與美國作最後的決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