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入境人數遜預期 市道復甦待觀察

萬眾期待的中港通關昨日首日展開,落馬洲口岸離境大堂人頭湧湧,不少港人趕搭第一班車入境內地。與離境大堂大排長龍相反,入境大堂冷冷清清。截至昨日下午4時的臨時數字,共有逾3.6萬人經陸路口岸過關,當中逾2.8萬人出境。即通關首日來港內地客只有約8,000人,難怪上水一帶的商戶大表失望。
特首李家超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等官員前往口岸了解首日運作,表示滿意整體運作,並會視乎農曆新年前後情況,務實部署下一階段安排。官媒則報道,深港將於本月15日前研究下一階段通關安排。姑勿論如何,首日通關秩序良好,港鐵運作正常,沒有出現亂子,對下一階段增加甚至撤銷出入境配額奠下基石,誠為好事。
商界均期望通關後內地旅客會來港消費,振興疲憊的市道,奈何如意算盤暫未打得響。上水「藥房街」一帶可見,來港辦年貨的內地旅客寥寥可數,有經營藥妝店的東主更慨嘆「連一個內地客都見唔到」,對未來生意只能抱持觀望態度。有內地旅客則覺得「香港乜都貴」,所有東西都比疫情前起價,惟因為香港貨品質素較有保證,故仍會來港消費。
誠然,經過3年疫情肆虐和封關影響,不可能一下子要求香港回復到疫情前的繁華,也不能寄望內地旅客一下子便絡繹不絕訪港,所有事情只能按部就班,尤其是本港疫情同樣熾熱,俱打擊內地旅客訪港信心。另一方面,2019年黑暴激化中港矛盾,部分港人陷入歇斯底里,逢中必反,內地旅客記憶猶新,影響訪港意欲不足為奇。萬事起頭難,通關還是剛剛恢復,對市道的刺激作用仍需觀察,即使暫未如預期,亦毋須過於悲觀。
惟不得不提,封關3年,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已有了很大改變,網購成為主流。別說內地電商平台本來就很發達,就連一些保守國家如日本也向海外消費者招手,網購變得很方便。既然網購選擇眾多,內地旅客不一定要親身來港購物,港商如何爭取更多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必須重新思量。
當然,有危也有機,特別是在中美角力愈演愈烈之際,外國提出許多針對內地旅客的入境檢疫措施,部分已到了不合理的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打開大門歡迎內地旅客,顯然佔有優勢。高官表明會做好打擊水貨客的措施,確保不影響民生,這是應有之義。香港作為旅遊城市、好客之都,絕不能再讓反水貨客的激進示威重現,而前提是港府必須做好管控。須知香港是自由港,打開門吸納四方客,若部分港人仍抱持逢中必反、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態度奉客,內地旅客過門不入絕非不可能的事,重振旅遊業打救經濟的期望便隨時落空。
總而言之,中港是一家。大量港人昨日甫踏足內地擁抱親友,分隔3年的思念煙消雲散,那種激動和喜悅令人動容,也印證了血濃於水的道理。港府今次的應對準備顯然比外界預期為好,相信不久的將來,中港便可實現全面正常通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