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防疫與國運

內地疫情防禦政策的轉折,或來自部分專家的過於樂觀估計,最近中央政府也要公開闢謠,說新冠疫病不是相等於流感,而是嚴重許多。改變政策時一刀切地放開,會是估算不足。因為準備不夠,不少城市公共醫療負擔沉重,患病者及其家屬面對不少困難。如海外情況,老弱病殘是高危群組,放開防疫自必然對他們帶來打擊。
內地公布的死亡病例少,可能是標準不同,即使比率低於歐美,病歿者也在增加,對社會帶來傷害。而部分專家否認有長新冠的後果,是漠視海外情況,未能認真對待後遺症,也會因此忽視多次重複患病的機會和因此可能帶來的重症率上升。
從經濟角度看,內地放開防疫措施是無可厚非,經濟若仍然受制於清零政策,可能出現大的滑坡,引發出許多潛在的結構危機。內地就業當中,佔大比率是缺乏年薪保障,多是按勞取酬,手停口停,經濟低迷,使不少家庭生計困難。3年防疫,社會積累的儲蓄已近衰竭,且烏克蘭戰爭的啟示是美國對俄對華都是不斷壓迫,不會緩和。中國為保國運,面對美國正在加強的圍堵脫鈎,經濟上不能不全力應對。
清零政策帶來與海外隔離、經濟暫停,都會使中國不易應對美國聯同西方施加的壓力。元首外交可打開國際政治局面,但若沒有強大經濟力支持,將會事倍功半,也難守住已得的成果,亦錯失時機,不能利用烏克蘭戰爭的時機再次如2008年那樣乘勢而起,鞏固復興的勢頭。
放開防疫必然有其代價,加以初期估計過於樂觀,結果未如理想。不過,疫情高峰似過,農村蔓延有限,只要加強對老弱照顧,中國的體制、中醫與家庭照顧的能力都發揮作用,只要政府在宣傳動員工作吸取教訓,小心謹慎,還是依照摸着石頭過河的科學方法應對疫情轉變的眾多未知因素,靈活處理,相信當可克服。疫情受控則經濟政策便可起作用,西方以中國疫情來強加限制亦難以得逞。
不過,西方排華是既定政策,中國與其全力爭執,倒不如盡快開拓非西方的廣大天地。擴大中國的內循環與非西方國家結合,助己助人,聯結非西方國家抗衡西方,進一步改變全球正在變化的格局。這是一帶一路倡議啟動的大方向,現在更應加強,擴至為全方位的政策取向,不僅只是貿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