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要有周詳計 配套要有萬全策
萬眾矚目的中港通關鐵定本月8日恢復,由於封關已經3年,久疏戰陣,關口及交通配套未必能夠負荷。消息指港府在通關初期擬設每日配額,首階段通關將不包括高鐵,初步傾向先開放落馬洲口岸、文錦渡及香園圍口岸,日內會有正式公布。通關設定配額並不令人意外,問題是如何才達致公平有效分配,以免順得哥情失嫂意。
有議員認為,以過往每日人流的一成去計算配額較為合適,即每日約4萬個。然而封關久矣,外界擔心,即使在配額制下,邊境口岸每天仍要處理數以萬計北上人流,較多人使用的落馬洲鐵路口岸可能會出現瓶頸,引發混亂。此外,分配配額方面,若短時間內要兼顧審批及抽籤將只會廢時失事,建議「用一個信字」,先登記後批核。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別說設定通關配額必然爭崩頭,中港交通配套能否配合同樣是大問題。有指政府將邀請跨境直通巴業界到口岸預演,包括如何檢查旅客登記的配額資料、去錯口岸或核酸檢測證明不符合規定等應如何處理。做好預演絕對正確,但隨着通關之期逼近,仍有許多細枝末節需要當局協調。
例如直通巴士業界便指出,至今只聽聞深圳灣口岸通關初期有一萬人次配額,文錦渡口岸則未有確實數字,直通巴士服務雖可應付通關初期需求,惟許多巴士丟在車場已經多年,車身、車胎、座椅及抗病毒塗層等都需時維修,希望政府提供復業基金資助。與此同時,許多司機等開工等到花兒也謝了,現已屆退休年齡,期望政府可上調牌照年齡至65歲,增加人手。再加上許多車輛的行車證、禁區紙及相關服務牌照已經過期,這些問題都不能單靠市場來解決,必須有政府的積極配合和支援,業界的提議和要求完全合理。特別是行車安全是重中之重,一旦為了趕通關而疏忽車輛機件維修保養,後果隨時不堪設想。
通關配額方面,更要思慮周詳。過去港府多是重商界需求、輕民間需要,但正如關注團體指出,許多中港家庭熱切期盼團聚多年,也有探親和跨境就業需要,部分人有年老父母在內地需要探望,中港通關應將配額定得更大以滿足需求,特別是回內地探親等特殊情況應獲優先安排。若又是商界權貴優先,肯定只會激起民怨。
當然,最不容忽視的是公營醫療承受能力。元旦假期結束後,急症室求診者已升至單日5,000人次,內科病床使用率最高達130%,入院時間最長要等12小時,公院需縮減兩至三成非緊急服務。目前內地疫情仍處在高發期,一旦通關,兩地病毒勢必互溢,加劇本港公營醫療壓力。去年初逼爆急症室一幕、患者餐風宿露等入院的苦況會否重現,不由人不擔心。
醫衞局局長一味強調公院以服務港人為優先,對非香港居民會收足全費,但不可不知的是內地人士走數嚴重,醫管局過去5年已被拖欠5.5億元醫療費用,反映高收費或無助減輕壓力。如果當局只有這一招應對,急症室爆煲絕非危言聳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