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吟虎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政方針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上層建築領域;經濟基礎方面當然也有,但比較容易調和控制,不會成為對抗性矛盾。事實上,當年中央制訂「一國兩制」方針,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為了保持香港經濟長期繁榮,為中國實現四化貢獻獨特價值。
為此,香港就要保留經濟基礎方面的資本主義制度核心要素——私有制和自由市場經濟,這兩大核心要素,正和當年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相對立。社會主義搞的是公有制和計劃經濟,與私有制和市場經濟似乎水火不相容,中央解決之道就是用一國兩制「井水河水互不相犯」;同時,中央清楚,要保留香港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就要保留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兩者必須匹配,一部香港《基本法》講的就是怎麼保留香港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中英簽署聯合聲明,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已鼓起風帆,改革正在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逐漸展開,解放生產力,搞活經濟,在經濟制度上引入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的活力。經過30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混合型所有制」及市場經濟體系。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這套市場體系,和香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及市場運作已無本質差別。鄧小平說過,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手段,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因此,「一國」的社會主義和香港的資本主義在經濟基礎和制度上,已不會形成對抗性矛盾,不會危害「一國兩制」。
有可能危害「一國兩制」的是,香港上層建築存在的問題,是資本主義上層建築固有的反對力量對社會主義「一國」的抗拒和鬥爭。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教育、文化、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築領域的制度和人事,20多年來一直在致力於用資本主義那一套改變「一國」的社會主義,發起了一次次多種形式的進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