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方民調:身份無清晰定義 遑論針對性制訂政策 申援助門檻高 照顧者如處孤島

【本報訊】本港倫常慘劇不斷重演,照顧者壓力等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按照推算,全港約有逾百萬名照顧者,他們需長時間照顧長者、殘疾及病患者等,惟一直被忽視。政府現時並未有推行全面針對照顧者的政策,對他們的支援是靠社福之間的自發活動,可謂是「單打獨鬥」。加上服務條件限制,僧多粥少,服務嚴重不足,他們變得孤立無援。
本港仍未有就照顧者定下清晰定義,也沒有就相關人數作統計,社會服務聯會從零碎兼重疊的數據估算,例如無酬照顧者、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需要長期照顧的長者,以及兒童照顧者等數據,估算現有約130萬名照顧者,惟政府現時並未有推行全面針對照顧者的政策。
乏善可陳 落後英美澳洲
至於所謂的「暫託服務」,政府目前提供的宿位服務相當有限,只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約230個和160個指定日間暫託名額,以及330個和390個指定住宿暫託宿位,且申請門檻過高;即使成功覓得日間暫託,但交通接駁問題亦令不少照顧者卻步。
政府去年公布委託大學顧問團隊進行的《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主要報告》指出,很多照顧者都需要能夠暫時喘息的場所,但這些宿位的主要服務對象都是被照顧的長者和殘疾人士,未能照顧照顧者。
政府現時政策一直以「被照顧者」為主,但對照顧者支援乏善可陳。反觀其他國家或地區,例如澳洲、新加坡、台灣、美國及英國等,都有以照顧者為本制訂的政策,包括為照顧者訂立清晰定義,並頒布相關法例。
早前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支援照顧者的措施,當中主要仍是以宣傳教育、普及資訊、電話專線之類的被動服務為主。即將恒常化的4項經濟援助試驗計劃,既設有低收入、嚴重殘疾、有薪工作等門檻限制,名額、金額也都未足以應付實際需要;尤其申請者不能同時領取其他社會保障,更被斥「離地」,完全忽視照顧者的苦況。一直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現時政府計劃推行的「照顧者為本」支援政策有不少限制,他認為現時應整存對照顧者的一站式服務,放寬門檻和資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