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可持續基層醫療 保公眾健康

本港人口持續老化,慢性病如糖尿病等也隨着老化的人口而日益增加,當中不少的病人都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而且每年都不斷有新症增加,對醫療體系造成沉重的壓力。加上過去新冠肺炎的爆發曾一度嚴重影響本港的醫院系統,也凸顯了在社區層面建立強大基層醫療健康體系和人手的迫切需要。只有穩健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才可以有效地抵禦潛在的公共衞生危機。
有見及此,最近政府推出了《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了針對在本港醫療系統的服務提供、管治、資源、人手和科技等重要範疇的發展路線圖,目的是提出有助提升全民健康和提高市民生活質素的辦法:包括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整合基層醫療健康資源、規劃基層醫療人手和改善數據互通以及健康監測等方面落手進行改革,為港人建立可持續的醫療健康系統。
基層醫療是市民和家庭進入醫療流程的第一個接觸點。筆者同意改革可以進一步發展以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模式為基礎,以地區為本和家庭為中心的社區醫療健康系統,如果可以掌握「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就可以在社區層面為市民提供便捷、全面、連貫、協調而且以家庭為中心的醫療護理服務,筆者希望這地區康健中心的計劃,可以加快步伐全面得以落實至18區。
醫療服務系統就好像金字塔一樣,基層醫療這最基本的層面做好了,就能有望紓緩對第二層的醫院和第三層的專科醫療服務的壓力。
預防管理慢性疾病
筆者作為醫療專業人士,十分認同這發展路線,相信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和對慢性疾病進行篩查和管理,都是改革本港醫療系統的重要措施。此外,改變「重治療、輕預防」觀念的第一個切入點必須是慢性疾病。大家需要知道,把資源投放在預防和管理慢性疾病,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同時,政府也必須優化私營醫療資源的運用,借助私營醫療系統的力量提供基層服務,才能改善公私營服務失衡的情況,讓醫療系統更具可持續性。
身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年代,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全面和有效連接的數碼醫療數據網絡,讓公私營界別雙方的病人和醫護都能即時取得病人紀錄,不但可為病人提供協調而連貫的醫療服務,而且可收集重要和精準的監測數據,有助為市民制訂全面的醫療健康政策和服務規劃。因此配套方面,筆者贊同要把「醫健通」這基本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升級為集醫療數據共享、服務提供和流程管理於一身的全面綜合醫療資訊平台,讓公私營協作得以順利進行。
最後,我們不僅需要對現行的醫療服務和市場結構進行改革,還需改革「融資」安排,去支持整個醫療健康系統的改革,亦只有這樣,才可建立一個可持續、以預防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