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香港繁榮已過氣 路有凍死骨可悲

曾經是別人眼中的天堂,香港在踏入千禧年之後,每況愈下,經濟逐漸衰落,優勢蕩然無存。雖然港府多年來意圖粉飾太平,營造出太平盛世的假象,但紙包不住火,醜婦終須見家翁,要看一個地方的真實景況,走上街頭看看,環境衞生惡化,旺區吉舖連連,還有數目激增的露宿者,活生生睡在那兒,正是經濟的寒暑表,這些都是不能騙人。
經濟走下坡,再加上疫情打擊3年,失業率屢創新高,貧窮人口有增無減,審計署報告指出,登記露宿者在10年間大幅增加,由2013年的595人增至1,564人,達到2.6倍,這個數字未能反映真實數目,社署或非政府機構未曾接觸過的露宿者,其個案應未有備存於署方的資料系統。估計有四分之一露宿者未有登記,其中一個原因是覺得沒有實質幫助。政府多年懶理社福界意見,沒有制訂無家者政策,主要倚靠機構提供綜合服務,短暫解決露宿者的需要,例如沐浴、剪髮和膳食,之後便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官僚不仁,不但沒有對症下藥,徹底解決露宿者問題,反而落井下石,每每為了市容藉口,突擊洗「太平地」,其中最轟動事件是2012年深水埗通州街清場事件,食環署聯同警方清走數十名露宿者的家當包括證件,露宿者集體控告食環署索賠及要求道歉,事件被拍成電影,醜出國際,但政府沒有悔意,康文署及警方在2019年又在通州街公園清場,十多名無家者同樣入稟並勝訴,可是僅獲百元象徵式賠償,康文署遲來的道歉毫無作用,社區組織盼望政府盡快落實無家者友善政策。
香港施政全方位落後於全球,外國多個地方制訂具針對性的政策協助無家者。紐約政府首要方針為無家者提供長期住宿,日本在2000年代便訂下幫助無家者自力更生的基本政策,成效顯著,值得香港參考。現時露宿者入住資助宿舍,政府有硬性規定,留宿最多半年便要搬離,之前所作的努力便前功盡廢,這樣短時間根本沒法儲錢或重新規劃生活,最後又再次淪落街頭的惡性循環。而且,部分露宿者年齡偏高,像一位受訪的破落千萬富翁年屆78,如何在半年內翻身?
關注團體多年來向當局屢次爭取,並提交意見,一屆又一屆最終只是無功而返,不知拖延到何時,根本沒有誠意解決。「官」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近日天氣轉涼,露宿者瑟縮於寒風中,餐風飲露,慘況可想而知,以往還有人逗留在通宵經營的快餐店避寒,但自從政府限制堂食,這些「難民」也絕迹,苛政趕絕貧民,是千古以來不變的悲劇。
以往香港繁華時,機會在等人,只要肯做,就算基層也可買私樓,即使破產也有機會捲土重來,然而今時今日,一間又一間企業倒閉,一個又一個老牌子消失,政府一籌莫展,不斷嚷搶人才,搶資金,更把振興經濟希望全繫於通關。如果人才真的可以搶,首先就是換走一大堆廢官,經驗淺尚可以訓練,但無能無同理心的官員,香港市民實在受夠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