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佔生產比率倍增 唔進取創科藍圖捱轟
議員斥欠具體KPI 學者指炒冷飯
香港創科發展落後,政府昨日公布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4大方向,包括「新型工業化」、壯大創科人才庫等;並提出8大重點策略,針對16個目標,提出42個建議。當中建議加強支援先進製造業,譬如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增加人才住宿配套和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物業印花稅。藍圖亦定下發展願景參考指標,目標用10年時間將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增加約一倍。有議員批評藍圖「唔夠進取」,欠缺具體績效指標(KPI),指其他地方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遠比香港高,質疑用10年時間才可以提升到有關水平時間過長,憂會削弱本地科研能力。另有學者指藍圖內部分是重提《施政報告》的內容,似「炒冷飯」。
為配合4大方向,政府就此訂立出參考指標,將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由2020年的0.99%,增加至2025年的1.3%和2030年的2%;人均本地研發總開支由2020年的3,575元,增加至2025年的5,000元和2030年的9,000元;而在產業發展方面,政府期望能改變製造業佔以基本價格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由2020年的1.0%,增至2025年的1.5%和2030年的5%。
目標2025年有18獨角獸企業
在初創企業方面,政府期望未來獨角獸企業數目(累積數字)可以由2020年的12間,2025年增至18間和2030年增至30間,並指現時約有3,700間初創企業,目標10年後增至7,000間。人才方面,當局期望未來的創新及科技產業從業員能由2020年的45,310人,2025年增至60,000人和2030年不少於100,000人。此外,藍圖亦交代政府會於2023年在大灣區推出數據跨境流動試行服務,局方指正就數據流動與內地部門跟進,指若實驗計劃是安全可靠效果理想的話,就可讓內地更多數據流動至香港。
現時新加坡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20%,被問及香港只打算提升到5%會否太保守,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孫東指團隊有詳細論證,數據已意味每年製造業要增長20%,10年後要翻兩番,產生4,000億產值,否認保守,而是進中求穩。再被追問他曾提及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10%非不敢想,但藍圖目標僅佔5%,他承認在5至10年內達到10%有困難,只是他的美好願望,又補充指本港創科正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創科土地、產業發展、人才培育需要時間,不能一步跨躍式發展,不過小步快跑亦可達到目標。他強調儘管目標並不進取,但未來是香港工業化歷史上最重要的5年,形容若未來製造業佔比達10%以上,「香港就會飛起來」。
但議員葛珮帆批藍圖在多個範疇的發展目標流於願景,欠缺具體KPI,不利於落實政策。她續斥藍圖「唔夠進取」、時間過長,包括要到2030年時,政府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提升至2%,推行時間過長,擔憂或會削弱本地科研能力,又指現時其他地方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亦遠比香港高。她亦認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要7年才可退稅,缺乏吸引力。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