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營商案件5611宗 較上年減12%
【本報訊】不論是實體還是網上商店,總會有不良奸商及騙徒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單計今年1至11月,海關收到涉及不良營商手法的整體舉報有5,611宗,較去年同期的6,370宗,減少12%;其中有關貨品舉報有3,718宗,有關服務舉報有1,893宗,分別按年跌8%及19%。雖數字有所減少,但以行業劃分,旅遊業及裝修業的舉報分別升38%及17%。
以行業劃分,旅遊業今年首11個月接205宗舉報,主要涉及旅遊會籍、訂購酒店住宿、機票及旅行社服務;裝修業收到177宗舉報,主要涉及裝修設計用料、工程項目收費及承辦商的相關資格等。在海關加強執法下,部分行業舉報數字見平穩,甚至下跌,例如健身業收175宗舉報,其中涉及具威嚇性營業行為,由2019年的482宗,大減至今年僅19宗。美容業的舉報數字則與去年同期相若。
版權及商標調查科不良營商手法調查課監督蔣依莉指,舉報數字下跌與疫情有關,疫情期間多個指定處所一度關閉,如健身中心及美容院等,市民消費減少,相關舉報投訴亦相應下降。惟隨着社會逐步復常,她指,海關會加強宣傳,提醒市民免墮陷阱,亦會加強執法,保障消費者權益。
口罩貨不對辦 細路都呃
商品說明調查科總貿易管制主任雷毅權提到,海關就貨品類舉報進行多次行動,如每名市民都會用到的防疫用品,自2020年開展代號「守護者」的全港性防疫產品巡查執法行動。他舉出一宗於本月6日判刑的案件,該名不良賣家在網上出售「有牌子」口罩,多名買家付款後,雖收到貨品,但牌子及數量與訂購的不符,有買家訂購100個口罩,離譜地只收到一個,經調查後,海關拘捕並檢控該賣家,賣家被判處120小時社會服務令。
負責調查該案的商品說明組高級調查主任張文斌接着說,事件涉及多名受害者,但大多不願意助查,以今次案件為例,只得3人願意協助調查,其中一人為14歲的中學生,該學生在社交平台Instagram接觸賣家,花費360元零用錢買入4盒共200個口罩,讓家人使用,惜最終只收到一盒30個「雜牌」口罩,其母陪同到海關助查時十分激動,質疑騙徒「細路啲錢都呃」。他稱,由於網上騙徒善於隱藏身份,以無實名登記的電話作聯絡,速遞亦填寫假寄件人資料,要偵破該類案件不容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