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尊英貶中

香港中文教育,以至普通話教育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教育政策因素,背後反映的是積習多年以來的殖民主義文化與政治。香港是國際城市,回歸時採一國兩制,但卻不能以此排除去殖民地化的要求。可惜是中文為母語教學始終推行不力,香港還是以英文學校和國際學校來分化、分解本地的教育體系。
特區政府早年都是鼓吹去中文化的國際及英語教育。政府一直或明或暗的推動。而正因如此,積習以來香港殖民統治下的尊英貶中,在社會各個層面仍然盛行,主宰着社會意識。且因回歸後內地的美國化開放,香港在2010年以後開展的反中政治運動等,更加重了社會上親英去中的傾向。
上焉者,政府高官與精英帶頭維護殖民地原來的文化秩序,給社會作出示範。在回歸後就連原來被殖民政府邊緣化的左派愛國教育也在換頭。回歸除了增添一批新的精英外,反而使殖民化的傾向更重。
下焉者,中產專業人士早成殖民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在社會尊英貶中的氣氛裏,他們更身體力行,使去中化的國際學校氾濫,子女都接駁到英美澳紐加五眼聯盟國家去。本地大學也以爭取國際排名而愈來愈科研化、功利化,捨棄本地教育的責任。回歸後的20多年來,香港社會裏以英文、英美文化為尚的風氣,尤勝於回歸前。香港殖民文化培育出來的精英與內地來的精英都同是尊英語、親英美。後者怎會在香港推動反殖民化,扭轉尊英貶中的教育與文化趨勢呢?表面上的歌功頌德,掩蓋不了在實際政策與社會層面上的相反發展。
正因上有好者,社會風氣驅使,香港連中下層亦一樣趨向於尊英貶中,差別只是資源不足,教育的方法有問題,結果變成英文不堪,中文亦不堪的雙失。在公開考試裏中文科變得比英文科更為難以取得成績,中小學裏中文中史科的教學與學習困難,便是後果,且會是今後每況愈下。
朋友抱怨香港普教中舉步維艱,眾多學子把學校裏的中文科視作畏途。若政府社會不作政策的調整,不去作文化的反攻,香港可還是掛着五星旗治下,但港人的英美殖民化卻早已完成。港人便多是持着外國護照、居留權,操英語和不三不四不標準的廣府話了。在回歸底下,文化殖民主義竟然比殖民地時代更成功,頗是歷史的諷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