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元朗80萬呎荒廢魚塘 打造生態友善養蝦場

生態蝦沒有固定收成期,視乎需求而定。(黃偉邦攝) 生態蝦沒有固定收成期,視乎需求而定。(黃偉邦攝)
生態蝦沒有固定收成期,視乎需求而定。(黃偉邦攝)
北部都會區濕地保育可參考
本周四是冬至,「做冬」席上必備「笑蝦蝦」,不過食蝦的時候,大眾未必了解養蝦的過程及環境,以及出產地。有生態保育團體與本地養蝦戶今年合作,改造元朗荒廢魚塘成為蝦塘,標榜以生態友善的方式養蝦,包括透過改善蝦塘設施以減少人工飼料使用量,不阻鳥類偷食蝦隻,未設固定收成期,亦因此養出堪稱全港最大隻的本地養殖蝦。負責人說今年能供應到接近一公噸的蝦,不過這些「生態蝦」未能獲得漁農自然護理署優質養魚場計劃認證,又認為生態友善的養殖模式,可套用北部都會區的濕地保育之中,建議港府規劃積極保育濕地政府考慮模式。
元朗南生圍附近的約80萬呎荒廢魚塘近年改頭換面,變為蝦塘,養殖數種蝦類,合共一公噸,平均逾兩萬隻蝦。生態魚蝦蟹養殖與保育顧問程詩灝表示,他們以生態友善的方式養蝦,營造生態系統貼近大自然環境,例如開井抽出地下水,培育浮游生物及藻類以淨化水體(塘內的水)及提供食物予蝦隻,因此能夠減少使用人工飼料,由標準養殖戶使用的95%至最多30%,亦不爭取量產,蝦隻能有更多空間生長,「唔使住劏房」,未來將擴展蝦塘面積約一倍。
程詩灝又說,市場上一般一斤(600克)有30至40頭蝦,視乎品種而定,主要由於養殖場固定於放苗後100天便收成,以防水體變差。但生態蝦養殖場未有固定收成周期,因此蝦隻可較大隻,堪稱全港最大隻的本地養殖蝦。他們又不會設法阻止鳥類捕食蝦隻,程提到,雀鳥反而協助食走「老弱殘兵」,天然淘汰體能較差、患病的蝦隻,反而有助他們控制品質。
養殖成本高 依靠網售
不過,生態養殖仍有代價,他提到受到養殖所需人力、電力等成本較高,供應量只得1,200至1,500斤蝦,售價難免較市場貴,每斤約110至130元,較一般60至80元,高約30%至40%。程說批發商一般考慮成本後未願意向他們買蝦,只能依靠網上銷售。
冀漁護署擴展認證計劃
程詩灝亦指,生態蝦未能獲得漁護署「優質養魚場計劃」認證,而現時只有養魚、大閘蟹的優質認證,但未包括蝦,令他難以令顧客相信蝦是本地優質產品,認為隨着愈來愈多轉養蝦,該署宜擴展認證計劃。程又期望政府能支援業界,不只透過文書要求繁複的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而是跨部門協助業界發展,例如放寬部分法例,容許養蝦戶需建儲物室、冬棚助蝦隻過冬,不再遭政府部門指違反土地用途或建築物過高。
他亦指,養蝦場運作能夠保育濕地,協助附近物種生長,建立生態圈,經驗值得港府借鏡,認為北部都會區的積極保育政策可應容許養殖戶進駐「營運濕地」,而非只封鎖區域,因生態會不同演替。
環境及生態局回應指重視本地漁農業,將與業界共制訂「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推動業界升級轉型,適時諮詢業界,並爭取於明年內公布藍圖內容。漁護署未來亦會在北部都會區濕地保育公園內的部分魚塘,引入先進的養殖科技,以提升魚塘系統的整體生態價值和養殖效能。
程詩灝認為生態友善式養蝦可套入濕地保育政策中。程詩灝認為生態友善式養蝦可套入濕地保育政策中。
程詩灝認為生態友善式養蝦可套入濕地保育政策中。
最大隻的蝦已養飼7至8個月。最大隻的蝦已養飼7至8個月。
最大隻的蝦已養飼7至8個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