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管束幹部敢為 企業才能敢幹
苦撐3年,內地防疫終於迎來轉機。隨着管控逐步放鬆,幾近衰竭的經濟重返舞台。日前政治局會議提出「四敢」口號,即: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從字面看,這固然是出於對民間進行安撫激勵的考量。但正如一架飛機一旦降落,想要重新起飛,非有充足動力、超長跑道不斷加速才行,不可能觸底反彈、一蹴而就。
其實,今年7月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時,就提出「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然而現實究竟如何,毋須贅言,未見哪個企業敢幹敢闖,反而陷入防疫3年來更大範圍、更嚴重程度的封控,甚至像河南富士康這樣關乎全球供應鏈的支柱企業,都幾乎被逼入絕境。所以,「敢」字不是空口說說,這當中有一個最關鍵的變量,那就是政府的公信力。若民眾對政府信任,對未來政策穩定性有充分的明朗的預期,那才會真正的敢幹、敢首創。但很不幸,這正是目前所最欠缺的。
僵化自私 烏紗至上
要咬文嚼字的話,「幹部敢為」與「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本身就是矛盾的。這3年來,幹部不是不敢為,而是太敢為了,膽大妄為,胡作非為,簡直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層層加碼成為了家常便飯,一紙文件就可以將居民小區層層鐵板包圍、道路挖斷、物流禁絕;一張封條甚至一句話,就可以將商舖封門、工廠停產,就連農民都不許下地。
所謂的「人民至上」異變為「防疫至上」,而深層次則是「烏紗至上」,各級幹部為了保住官位,必然追求絕對的零風險,而最簡單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一封了之。換句話說,防疫中普遍的層層加碼,直觀折射了當前中國幹部整體上的保守、僵化、自私,憑藉強硬手段,公權力的權威性空前加強,但公信力、嚴肅性卻喪失殆盡,官民關係陷入極度對抗的撕裂。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敢幹敢首創?
企業敢幹的前提在於真正有法治精神、尊重市場規則,而3年來,「以令代法」取代「依法治國」。鐵皮電焊封門、強行破門抓捕隔離、深夜強迫異地轉移,釀成了無數的人間慘劇。這些公然違反《民法》、《物權法》、《消防法》的行為,卻可以肆無忌憚地大規模發生。堂堂國家法典,效力抵不上街道書記、社區主任的一句話。
而且,當前經濟的下行,不僅僅是嚴苛防疫,更與這幾年來對民企、外企、資本的歧視與打壓,意識形態民粹思潮的氾濫,外交領域的強硬碰撞等各種因素相關。要真正激活經濟,最核心的應是「企業敢為」,這就必須簡政放權、減稅降費,讓法治和市場來做主,真正把企業當成市場主體,嚴格管束官僚的自由裁量權。若將「幹部敢為」置於首位,本質上依舊是權力崇拜思維。將企業發展的命運,押寶在遇到青天大老爺,企業就不會有真正的安全感,敢幹便只能是奢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