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天價簡約公屋 四個問題待解
特區政府的十年長策建屋計劃長期「頭輕尾重」,導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近年不斷破頂,數以十萬基層市民被迫居於租金貴且環境差的狹小劏房。上屆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計劃,希望盡快緩解部分市民的住屋燃眉之急,但起初政府堅拒自己「落水」,只肯資助非政府機構興建和營運過渡屋。由於有關機構大多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加上部門審批繁複,導致該等過渡屋單位起得又慢又貴。
位置偏遠 配套欠奉
新一屆政府強調要提速提量建屋,包括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以組裝合成法興建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筆者作為過渡性房屋和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先導倡議者之一,本應沒有不支持的理由。然而,當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有關「簡約公屋」的撥款文件,則令到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議員和社會人士嘩然。
首先是造價問題。3萬個「簡約」單位的預算建造費用高達268億元,即平均接近90萬元一個單位,不但高於民辦過渡屋平均每個約55萬元,比起永久性的出租公屋還要昂貴。若計及相關的渠務、道路和額外公務員人手開支等,每個單位的成本更超過100萬元。政府聲稱在七除八扣之後,每個「簡約」單位的實際造價只需約68萬元,但當局未有清晰列出有關數字及計算方法,單憑官員口述,難以令所有議員和納稅人信服。
其二是位置問題。首批公布的4幅「簡約公屋」全部位於新界,部分位置相當偏遠。須知不少市民選擇租住劏房,除了負擔不起較大單位的租金,也是為了方便返工返學,可以減少交通開支和出行時間,所以部分位置較遠的民辦過渡屋,即使租金廉宜,出租率亦欠佳。政府以貼近甚至高於永久性房屋的造價,興建一些入住率成疑的「簡約」單位,而且可能在建成5年後便須拆卸,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和審慎理財原則呢?還是如某些議員所講,要不計成本地達成數字上的指標呢?
第三是配套問題。其中兩幅「簡約公屋」用地原定為「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本應用作興建服務當地居民的社區配套,現在臨時借來興建過渡屋,進一步增加區內的人口及配套壓力,自然引起一些地區人士不滿。筆者向來支持各界以大局為重,住屋優先,但同時認為若政府能夠多走幾步,套用一地多用原則,在規劃和建築設計上多花心思,或可在相關用地同步興建住屋與社區配套設施,同時滿足市民的居住和生活所需,達致和諧共贏,而非現時的分化、對立局面。
最後是程序問題。政府計劃一次過、一筆過向立法會申請該268億元撥款,但相關的分項開支估算,以至連地盤位置都欠奉,完全違背一貫的工務工程撥款程序,對議員作為施政監察者及公帑把關者的角色有欠尊重,甚或令人誤解,政府將立法會當成「橡皮圖章」之嫌。政府實應提交更多資料,令議員與市民大眾釋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