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 兩款湯水補腎健脾
【本報訊】月經失調是不少女生煩惱的事,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質發生異常,已屬月經失調。有中醫師表示,月經失調多數跟臟腑功能失調或氣血不和有關。中醫治療月經失調會結合月經期、量、色、質的變化,以及患者的全身症狀來判斷中醫的證型,常用治療方法包括補腎、健脾、疏肝和調理氣血。醫師推介兩款調理月經的食療湯譜,分別是熟地黃耆雞湯和丹參首烏排骨湯,同樣以補腎健脾、調和氣血為目的。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季霖表示,月經是女性有規律、周期性的子宮出血,由於「月月如期,經常不變」,故又稱作「月信」、「月事」。天癸為腎精腎氣充盛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精微物質。中醫認為,月經是在腎氣的主導下,由天癸起決定性作用,使任通沖盛,氣血調和,作用於胞宮,從而調控子宮月事依時而下。正常的月經一般每月一次,周期為28天左右,行經3至7天,經量中等,經色暗紅而無血塊,質地不稀不稠。
不同年齡階段 治療重點各異
不過很多女性曾月經失調,譬如月經周期提前、延後或無定期;行經時間超過7天;月經量明顯有增減。經間期出血,即排卵期出現周期性的小量陰道出血,以及痛經,也是月經失調。季指出,臟腑失調以腎虛、脾虛和肝鬱較為常見。脾腎虧虛多見月經周期不定、月經量少色淡;肝鬱常見經色紫紅有塊,伴胸脅作脹氣血不和則包括氣虛、氣滯;血虛、血熱、血寒和血瘀等。氣血虧虛常見月經色淡質稀;血熱常伴經量多色紅質稠;血寒常見量少色黯,喜溫畏寒;血瘀常伴月經量多,色紫黯、質稠有血塊。治療月經失調方面,要順應月經周期中陰陽氣血的變化規律,經期時避免過寒過熱、大辛大散,以免滯血或動血;經後要調補,勿濫攻;經前宜疏導,勿濫補。不同的年齡階段亦有不同的治療重點,青春期少年重治腎,生育期重治肝,更年期重治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