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徒姿勢 一減兩加無實際
目前本港三條過海隧道因為收費不均,塞車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政府由是推出「三隧分流」方案,以兩隧加價補貼西隧減價,奈何不得民心,由梁振英政府到林鄭月娥政府皆無功而還。現屆政府又將三隧分流提上議程,擬分階段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然而「一減兩加」換湯不換藥,能否解決積重難返的塞車問題,實屬疑問。
消息指出,政府將分階段實施三隧分流,以私家車為例,第一階段西隧收費60元,紅隧及東隧各收費30元,的士劃一收費25元;第二階段或會推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繁忙時段收費較貴,非繁忙時段收費較平,冀減少車輛在繁忙時段使用隧道,減輕擠塞。目前紅隧私家車收費為20元,東隧則為25元,西隧75元,換句話說,新方案是西隧減價,紅隧、東隧加價。如果將三隧收費相加,則分流前後總數都是120元,沒有變化。比起上屆林鄭政府的分流方案,分流後比分流前總隧道收費上升,今次的方案算是較可取。
但問題是,三隧分流之所以經歷兩屆政府都胎死腹中,乃係以兩隧加價補貼西隧減價爭議太大,有明益大財團之嫌。過去西隧由西隧公司擁有專營權,要私人企業減少收入,政府不補貼難以成事,但政府只知將補貼成本全數轉嫁給市民,當然不可能過得了民意一關。林鄭當時便一臉不悅地表示,不收貨便拉倒,任由塞車問題延至2023年8月西隧專營權屆滿才考慮解決。如今2023年轉眼將至,西隧很快便會收歸政府,現在再提三隧分流方案有其迫切性,惟「一減兩加」始終如一,對解決塞車有用嗎?
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三條隧道費用的調整不算大,尤其西隧減至60元後,依然是其餘兩隧收費的一倍,令人懷疑能否改變駕駛者習慣。有人更是一語中的,直指隧道繁忙時段的根本問題在於需求遠超總容量,在這種情況下,分流意義不大,甚至會造成三隧齊塞。何況加價方案令九龍東居民「硬食」,動輒用加價方式「懲罰」駕車人士只會適得其反,重點應是將部分繁忙時間車流引導到非繁忙時間,而不是降低總使用量。
這些意見都講出了三隧分流的問題所在,然而市民更加在意的是,既然三條隧道全部歸於政府營運和管理,為何西隧減價、兩隧必然加價的固有思維不能打破?為何不可以西隧減、兩隧不加,甚至三隧齊減劃一收費?事實上,上屆政府的文件已經指出,西隧減價後,最壞情況是原本繁忙時間不塞車,將變成出現長達過千米的車龍;而東隧加價後,早上繁忙時間由觀塘過海,車龍只輕微縮短100米,行車時間不變。港府挖空心思搞的分流方案,到頭來竟是一無是處。
必須指出,目前繁忙時段紅隧車容量逾150%,東隧及西隧分別是146%及98%。政府應提供更大誘因,鼓勵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鼓勵企業實施彈性上班,疏導繁忙時段車流;而治本之法,則是增加過海基建,只是政府做得到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