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改良mRNA合成 預防新型肺炎
【本報訊】現時流行的新冠肺炎疫苗均採用mRNA技術,惟相關技術製作而成的疫苗,仍需要接種兩至三針,才可以令體內製作不同的蛋白質以對抗病毒。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團隊發現,在尾鏈序列加入新的化學物質,可以提升合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蛋白質生產效率最高達10倍,能以較低的mRNA劑量,有助增加治療癌症、遺傳病或預防新型肺炎的效用。有關發現已在科學期刊《分子療法一核酸》的線上版發表。
增治療癌症效用
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曠怡解釋,研究mRNA尾鏈序列慣用化學物質「A」作尾鏈,最常見是40至150個A,進入細胞後僅有6小時產能,24小時後已基本被酶分解,無法生產蛋白質。由曠怡領導的團隊花費3年時間研發新技術,通過在尾鏈加入「C」等化學物質,可阻礙細胞酶識別,令化解工作效率變慢。科大研發的新序列在進入細胞48小時後仍能生產蛋白質,在模擬疫苗模型較普通尾鏈序列產生多6倍蛋白質,在模擬藥物模型亦可多普通尾鏈序列3至10倍。另外,科大亦將使用新序列注入小鼠體內,觀測到其比普通尾鏈序列可以產生超過3倍的蛋白質產量,蛋白質在小鼠體內存在時間亦延長一倍。
曠怡形容,此技術對所有mRNA藥物和疫苗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打少啲針病人冇咁痛苦」。團隊亦與中山大學合作研發癌症疫苗,期待日後與製藥公司、其他教授合作,把技術引進mRNA療法和疫苗開發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