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不能救近火 熟地供應豈能拖
近日兩位港府高官先後表示,預計「不適切」劏房將於10年絕迹,外界紛質疑政府哪來的自信,難道有把握加快供應公屋,讓輪候冊上基層人士盡數上樓?這近乎天方夜譚的承諾,不用經過時間的考驗,單單自己人走出來講的數據,已經自相矛盾,根本令人難以相信官方開出的期票。
要做麵包首先要有麵粉,沒有土地哪有房屋供應,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未來10年可供應約3,200多公頃熟地,僅三成會在未來5年出現,即使精簡規劃程序,最快都要4年時間,5年內增加供應的空間較小,雖然不排除研究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但短期內透過郊園邊陲地增加土地供應是較難,因此當局會先將精力放在有潛力的綠化帶。
政府最擅長官腔,其中一句就是研究、研究再研究,一個項目由提出到研究,動輒三五七年,令人疑惑的是,不是有初步研究,有很大可行性,才會提出建議?上屆政府在4年前已表示,開發綠化地或郊園邊陲地帶比率,非常值得深思,到了今天,局長依舊說不排除研究開發,究竟是擋箭牌,抑或是緩兵之計,如果開發綠化帶是不可行,顧慮多多,那還研究來幹甚麼?徒然浪費人力資源,時光轉逝,下屆政府又說不排除研究開發綠化帶了。
遠水不能救近火,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基層要住在惡劣劏房多一天也是折磨,政府長期說土地不足,研究完又研究,拖拖拉拉。東方傳媒機構,急市民所急,主動替政府覓地,找出包括逾千公頃棕地及超過120萬平方米工業邨閒置地及活化空置工廈,以及大嶼山竹篙灣迪士尼第二期逾60公頃地皮,另有可發展的船灣淡水湖等,證明有大量土地可供發展,當中更包括不少市區內有配套的土地,問題是官僚態度礙事,找地既不積極,審批及改劃程序又煩瑣,自己拉自己後腿,當然事倍功半。
當局說熟地難求,發展需時,為何不善用現成的工業區和工業邨土地,活化或工廈改成房屋用途?眾所周知,葵涌、長沙灣及新蒲崗等工業區,很多舊式工廈已半公開地從事非工業用途,例如派對房間甚至住宿,當局「隻眼開隻眼閉」。全港工廈空置總面積近103萬平方米,大埔、將軍澳和元朗等三大工業邨涉及閒置用地及廠房有逾19.5萬平方米,這些地方本身都有一定交通配套,有水有電,肯定較由零開始的生地更易開發,為何當局偏偏要捨近圖遠,捨易取難呢?
過往歷屆政府開出房屋期票多多,繼任者照辦煮碗,問題一代又一代延續下去,看看新界不少棕地,回歸到現在又有甚麼寸進?白白蹉跎了25年,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現屆政府無奈要收拾爛攤子,市民也是理解,相信也會給予時間,然而忍耐是有極限,若果不改善官僚作風,最終都會重蹈前人覆轍。寄望政府虛心聆聽不同意見,精簡審批事項,果斷執行政策,就是成功的一半,方能帶領社會向前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