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旅業寒冬無盡頭 經濟下行愁更愁

環球局勢緊張,通脹高企,經濟前景不明,各國無不加緊社會復常步伐,重啟旅遊業吸客,積穀防饑。僅以亞洲區來說,幾乎所有主要國家和城市都已取消大部分入境限制,不用隔離,不用檢測。偏偏只有香港,一個以國際大都會自居的城市,繼續墨守成規,落後大勢,結果當然是極盡趕客,坐以待斃。
說香港經濟沒有起色絕非虛言,最新公布的本地生產總值(GDP),繼上一季按年收縮1.3%後,第3季繼續下跌4.5%。今年首3季實質GDP按年下跌3.3%,港府將今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向下修訂至負3.2%。與此同時,本港通脹急升,9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4.4%,較8月的1.9%升幅顯著提高。即使港府早前發放消費券,但刺激經濟的效應已見遞減,第3季實質私人消費開支與一年前相比幾無變動,市面死氣沉沉。
眾所周知,本港經濟主要依賴3大支柱,包括金融業、地產業、旅遊業。奈何,今年港股波動極大,恒指插水,金融業大受拖累;樓價同樣跌跌不休,一些大型藍籌屋苑均見劈價促銷,整體樓市較去年跌了超過一成,預計明年累計跌幅達三成之巨,可見當中兩大支柱岌岌可危。旅遊業更不消說,受到3年新冠疫情打擊,早就一蹶不振,星晨、康泰兩間大型旅行社結業,反映業界寒冬的冰山一角。
儘管港府已將入境限制放寬至「0+3」,早前更宣布即將推出「團進團出」安排,團客在旅行團預先登記行程後,黃碼期間亦可進入指定旅遊景點,包括主題公園、博物館以及寺廟;以及可以到符合「特別防疫要求」的指定餐飲處所,在分隔區域用膳。問題是,別說何時真正落實「團進團出」仍是未知之數,就說「團進團出」依然限制重重,對外地旅客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
須知道,疫後大多數地方,早已為重振旅遊業而撤銷入境限制,歐美不用說,新加坡、日本、南韓、馬來西亞、越南等亞洲國家,旅客入境不用做檢測,出行不受限制,部分地方更取消了口罩令,未接種疫苗亦可入境。反觀香港,口罩固然戴到地老天荒,入境旅客更必須打齊針,而且在黃碼期間不能進入指定處所,之後更要進行多輪核酸檢測和快測。有比較便有傷害,當其他地方早已「自由行」,香港還是小肚雞腸擠牙膏式「減辣」,競爭力和吸引力何在?難怪旅遊業界打定輸數,揚言就算「團進團出」落實,亦沒有太多旅行團訪港,要求盡快放寬至「0+0」和減少核酸檢測次數。
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明知經濟死翹翹依然堅持沒有放寬空間,一味以「睇數據」搪塞。其實,明眼人都知,港府不敢撤銷防疫限制,是擔心防疫政策與內地愈走愈遠,會引起中央不滿。香港就是在一群畏首畏尾、瞻前顧後、自我審查的官員蹉跎下,經濟優勢蕩然無存。在環球經濟風高浪急、經濟下行深不見底的大環境下,香港能否安然過渡,實在令人無法樂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