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情:港搞保育不濟 又係土地問題

發展之餘又要兼顧保育,係當今社會一大課題。 發展之餘又要兼顧保育,係當今社會一大課題。
發展之餘又要兼顧保育,係當今社會一大課題。
拆卸重建具誘因 街坊小店被犧牲
空間愈有限,舊事物就愈容易遭到時代巨輪嘅輾壓。即使進行文化保育,但香港喺呢方面嘅工作似乎特別吃力,成績亦差強人意。議員林筱魯指好多人都話支持保育,然而撫心自問,由個人第一部手機至到依家,期間所淘汰嘅手機仲可以保留得幾多部呢?佢話保育係需要土地資源㗎,到底一個彈丸之地有無必要擘劃廣袤嘅自然郊野面積呢?問題值得深思咁話。
日前林筱魯應議員江玉歡邀請出席對談節目。期間江玉歡提到一啲西方國家,彼邦隨隨便便一間咖啡店或朱古力店都有百幾二百年歷史;就算係售賣手信嘅店舖,閒閒地都可以7、80年。咁就不禁令佢想起香港好多街坊小店往往得十幾年,而隨住新界區如火如荼嘅發展,更多老店逐一消失,情況令人扼腕。點解外國嘅百年老店舉目皆是,而香港店舖嘅生存時間就咁短?而城巿要發展,又點樣兼顧保育呢?
林筱魯:港郊野面積大到離譜
講起保育,林筱魯指香港的確係落後於人,不過近廿年就有好大進步,尤其係一啲村落嘅保育,過往都係不斷推動,之但係,保育嘅土地資源點樣搵呢?外國之所以能夠存在百年老店,而香港就難以做到,當中一個重要原因,係外國嘅土地供應近乎無限,而地契通常都屬於永久性,物業重建價值有限。反觀香港,若果業權人擁有嘅巿區地契係999或99年期,同埋樓面面積無限制的話,就會存在物業拆卸重建嘅誘因。因此香港嘅巿區就係不斷咁拆卸重建,約以30年為一個循環;由維多利亞城開埠至今都差唔多拆過6轉!如果外圍有多啲土地供應,至少可以紓緩一啲壓力,而較諸世界級嘅城巿標準,香港自然郊野面積大到離晒譜。
至於部分受重建影響嘅老店,日後安置喺商場做法,江玉歡覺得風味遠遜舊時,林筱魯亦有同感,話「去新加坡睇吓牛車水,仲有無昔日嘅味道呢?變咗就係變咗㗎啦。」林筱魯又憶述過往嘅涼茶舖為應付競爭,售賣糕點同咖喱魷魚,雖可視為經營上嘅一大突破,但畢竟無關本業傳統,結果顧得個軀體,就無咗個靈魂咁話。
林筱魯指保育需要土地資源。林筱魯指保育需要土地資源。
林筱魯指保育需要土地資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