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提高能源效益 減排兼減開支

香港約三分之二的碳排放源自發電,其中近九成電力是用於建築物,當中消耗電力最多的是空調,故政府近年在多個新發展區建設區域供冷系統,以較高能源效益的方式向區內商用建築物供冷。
對於難以應用區域供冷的住宅建築物,節能方法除了教育市民少開冷氣,就是鼓勵住戶使用能源效益較高的冷氣機。香港在2009年開始實施的「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強制標籤計劃),首階段涵蓋的電器便包括冷氣機,希望藉此減少用電量,減少碳排放,同時亦減少市民的電費開支。
除了空調,排第二、第三及第四位的建築物能源消耗,分別來自煮食、照明,以及製造熱水和冷水。立法會日前通過修例,將強制標籤計劃擴展至氣體煮食爐、LED燈及即熱式氣體熱水爐,便是希望市民與商戶購買這3類產品時,作出更環保亦是更精明的選擇,一方面減排節能,一方面節省需要支付的電費、煤氣費和石油氣費。
其實該3類產品早於8年前已納入自願性的能源效益標籤計劃,讓生產商、代理商、零售商和消費者逐步適應,到現在才修例轉做強制性,速度實在太慢。更令人不解的是,當局聲稱因為要制訂相關的評級及落實細節,新法例要等到明年9月才正式實施,商戶之後還有15個月的過渡期將舊有產品賣掉。換言之,由自願試行到全面強制執行,足足花了超過10年時間,並間接令更多能源效益低劣的產品有更長時間促銷,與加大、加快節能減排的目標背道而馳。筆者不希望要再等10年,才見到有新一批產品被納入強制標籤計劃之內。
此外,不論是推動節能減排,還是源頭減廢,除了立法禁止或徵費等強制性措施,宣傳教育工作同樣重要。尤其強制標籤計劃只能強制相關產品在出售時須附有能源效益標籤,但不是強制消費者一定要選購能源效益較高的產品。
受到全球能源危機影響,香港的電費、煤氣費及家用石油氣費等,預計將會輪流加價,個別加幅更可能相當驚人,對基層以至中產市民構成頗大影響。不過,今次加價潮亦同時為香港加緊節能減排帶來契機。政府、消委會、兩間電力公司、相關代理商及零售商等,應當齊心協力,加強宣傳教育,包括以更簡單易明的手法,將能源效益標籤與市民實際可節省多少電費和燃料費掛鈎。
加快達致碳中和目標
筆者早前提出修訂,建議將塑膠購物袋徵費水平,由政府建議的每個一元提高至兩元,目的是希望市民減少濫用膠袋,減少付費。若能很容易就計算到選用某幾款較高能源效益的家用電器,即能幫到自己每月減省多少電費,相信有更多市民會跟從。當局亦可效法當年淘汰高污染車輛的做法,推出類似的一換一優惠計劃,鼓勵市民換走能源效益極低的家電及燃氣產品,以加快達致碳中和的目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