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巴富街 突加快砍樹 檢查準則惹質疑

何文田巴富街9月發生壓毀4車的塌樹意外。 何文田巴富街9月發生壓毀4車的塌樹意外。
何文田巴富街9月發生壓毀4車的塌樹意外。
塌樹毀4座駕 兩車主向康文署索償
樹木不安全已成本港都市炸彈之一,何文田巴富街9月時發生鳳凰木倒塌壓毀4車事件,校巴司機被擊傷。發展局昨日回覆立法會質詢時表示,已聯絡涉事的4位車主,事件中亦收到兩份索償申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跟進塌樹引致車輛損毀的賠償申請。對於上址樹木檢查工作,該局透露,巴富街共有34棵樹中,其中3棵經覆檢後亦需移除。有環團質疑當局短時間內需移除多棵樹,質疑是否以往檢查樹木存在疏忽,促當局交代具體詳情。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回覆議員查詢指,康文署會直接跟進塌樹引致車輛損毀的賠償申請,就兩份索償申請,包括校巴車主提交的索償申請,正按既定索償機制盡快處理賠償申請,由於個案涉及索償、並有機會引致訴訟,康文署不便評論索償個案的細節。
發展局則解釋,政府各部門每年會在人流車流密集的地點巡查約100萬棵樹。過去3年,發現有問題而需要移除的樹木每年約6,000至8,000棵,佔整體0.6%至0.8%。至於巴富街樹木經覆檢後,共覆檢了34棵路旁樹木,有3棵需要移除,連同早前倒塌的鳳凰木,這條街上有超過10%的樹木出現問題。甯漢豪指出,巴富街砍樹比率雖較每年全港平均比率為高,但因該處樹木數目少,因此其比率不適宜用作與全港整體情況比較。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認為,像巴富街這類街道的樹木應每年至少一檢,質疑康文署於塌樹後覆檢時才發現另外3棵樹有問題,他說首棵大樹倒塌至覆檢期間,並沒颱風等改變情況,為何3棵樹木事後亦要移除?是否原本的樹木檢查有問題,例如「漏咗」或檢查標準、方法上的改變。
「究竟佢哋之前做緊乜呢?」
巴富街塌樹後,樹木管理辦事處要求各部門覆檢道路旁的4,000棵大型鳳凰木,即發現60棵有問題而需移除。蘇國賢指出,情況令人懷疑全港有多少問題樹木,會危害市民安全,削弱大眾對港府護養樹木工作的信心,「究竟佢哋之前做緊乜呢?」促請當局交代樹木「有問題」的標準,需移除的原因。
蘇國賢又說,目測法雖為巡查樹木的主流方法,但巡查人員需受訓並累積經驗,才能判斷樹木有否潛在問題,例如樹木有腫脹便可推測或受真菌感染等問題,繼而作進一步檢查。他認為,當局宜針對部分高倒塌風險樹種篩查,利用等定儀器檢查,找出有病而沒明顯徵狀的樹木。
甯漢豪指出,發展局於9月已成立專責小組,檢視現行的相關樹木管理指引,包括檢查樹木的方法(包括應用科技及儀器)、路旁種植樹木品種、樹木的地面和地下生長空間、土壤質量管理要求等,亦會檢視各部門巡查樹木後的跟進工作流程及執行力度,今年底會完成報告。
本報早獻植樹藍圖助規劃
本港塌樹事故不絕,東方傳媒機構早向當局提出「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倡議馬路與行人路旁的植物分多排栽種,距離道路最遠的一行,如與路邊相距6米,便應種植只生長至5米高的大樹,因此當樹倒下,塌樹與道路仍有一米距離,不會壓到行人或車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