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排名 9大集體下滑 港大跌出三甲
北大首膺一哥 新加坡國立4連冠斷纜
國際高等教育評級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最新亞洲大學排名,本港大學排名全部下滑。是次排名共760間大學參與,其中香港大學排第4,按年跌一位;其次香港中文大學排12位,同樣跌一位;香港科技大學跌出頭10,由去年第9跌至第14位。至於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依次排23、25、68位,按年跌二至3位。香港嶺南大學則由131位跌至152位。香港樹仁大學排名介乎351至400位之間,香港恒生大學則排551至600位。
而北京大學首次成為亞洲第一,打破新加坡國立大學連續4年蟬聯的最佳大學紀錄,後者跌至第二;中國清華大學則重返第3位,升兩位。亞洲排名首20間大學中,內地、南韓各佔5間,香港則有3間。
疫情影響本地科研產效
QS智庫高級副總裁Ben Sowter指出,本港9所大學今年排名雖然全部下降,不過香港仍是世界上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因應新冠疫情,本港市道復甦較緩慢,影響本地大學的研究產出效率,以至跨國院校的科研合作,亦是本港大學排名持續下降的原因。
不通關礙國際學術交流
對於本港大學在國際的排名再次下跌,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不感驚訝,本港多間大學本身的實力絕不遜色,特別在現時政治及社會氣氛相對穩定的情況,應為大學造就了進一步發展條件。惟在新冠疫情下,由上一屆特區政府起已堅持「不通關」,亦堅守「清零」,無疑是窒礙了本港高等學院與國際教學機構的正常科研及學術交流。他說:「不論外國大學或是本地大學,科研學生及職員每每都要抵港後隔離幾日,有哪所大學負擔得起這高昂成本及時間?」
為追趕專上院校在國際的學術地位,張民炳建議各所大學檢視未動用的科研資金,讓科研人員及學生作好準備,把握國際「復常」後的科研交流機會。而在政府層面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研究資助局亦需協助本地大學開拓學術新領域,如在最新施政報告中提及的創新科技外,相關部門更應作全盤檢視,協助開拓新研究領域,才能與本港大學並肩同行,趕及與國際學術界重新接軌,讓本港大學排名重回領先地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