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大花筒死性不改 耗公帑倒錢落海

民生無小事,特區政府大事辦不到,小事做不好,相信大家都試過在街上人有三急,店舖未必肯開方便之門,附近的公廁卻又奇臭及污穢不堪,硬着頭皮閉氣入內解決,香港公廁「臭名遠播」,政府近年的確有投放資源去改善問題,部分公廁較前清潔,然而「大花筒」始終是「大花筒」,發展所謂「智慧廁所試驗計劃」,執行上浪費公帑,惹來負評。
政府去年先後在多區引入智慧公廁,荃灣德華公園公廁外掛起兩面屏幕非常搶眼,聲稱應用物聯網技術收集多項公廁運作數據,可是市民使用不覺有甚麼「智慧」可言,原因是設施紛紛失靈,例如男廁七個廁格有兩個故障超過一個月未有維修,門上使用感應燈顯示三個可用,未能如實反映使用情況,與廁所外面顯示屏幕明顯不同步,根本毫無參考價值。街坊評語是中看不中用,廁所出口地面不平,令婆婆跌低受傷;殘廁長期維修,輪椅人士被迫駛進普通廁格非常狼狽及危險。其他智慧公廁亦甩甩漏漏,灣仔修頓中心智慧公廁全部洗手液裝置故障;尖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公廁,屏幕出現閃光,感應式裝置亦因故障無法使用。
正如議員所說,一般人去公廁都是人有三急,匆匆走進廁所,根本不會望顯示屏,就算全部廁格被佔用,門外亮了紅燈,難道不等,跑出街再去尋廁所?基本配套未做好,又談何智慧呢?應該先把硬件做好,例如修繕地面,設好門鉸,如今未學行先學走,只會浪費公帑。「智能公廁系統」試行計劃的研發、安裝及過去一年的管理費用約為200萬元,康文署亦將九龍公園內的七個公廁作「智能廁所群集」考慮,聲稱去年第三季已開展工程,但較早前只有個別廁所興建了感應門,距離完工甚遠。看來花在智慧公廁的這筆公帑,無異沖入了廁所,又一次倒錢落海。
香港公廁由不同部門管理,政出多門,各自為政,標準及水平參差,逾六成舊式公廁抽風系統有播毒風險,關注團體建議統一由一個部門管理提升質素。由於行政失當,投入的資源往往未能充分使用,政府不是沒有投入資源改善社區,但往往用不得其所,例如近年豪擲近19億元,以公私合營力推地區康健中心及康健站,務求在18區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以紓緩公院壓力,但因為缺乏宣傳,部分中心已變「老人中心」,失去原有意義。
官員愛做「大花筒」,經濟好景時,問題未浮現,但現在經濟轉差,問題便滾雪球般湧現。連年財赤,2022至23財政年度的赤字可能近1,600億元,約本地生產總值(GDP)的5%,今年及明年的GDP預計都會下調,香港的財政儲備急速下降,今年8月底已跌至約7,742億元,《施政報告》一大堆藍圖,全部都要用錢,錢又從何來?政府未來將承受極大財政壓力,如果加稅來填補財政缺口,受苦的都是市民,這個政府自身難保,還繼續每年10億元去養假難民,愚不可及,全無智慧可言,難怪智慧廁所也搞得一塌糊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