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搶人才靠安居 搶企業靠市場
當今國際競爭的核心是「聚人」和「聚財」,兩者協同疊加,標示國力地位的高低。經歷百年罕見的大變局,全球國力大洗牌,各國亦爭先「搶復甦」、「搶人才」和「搶企業」,但同一起跑點的同質化競爭,卻形成快打慢、勝者全贏的零和博弈。在這場「人財戰」中,香港的出手早較對手慢幾拍,現已不容再拖拉延宕,必須勇果斷敢作為狠執行,並以搶人才靠安居、搶企業靠市場為政策主軸,制訂前瞻發展戰略,實現後發先至目標。
其實,作為一個人口流動性高、各地民眾來往自由的國際都會,而人才隨心安居安而來去,企業則是隨市場和利潤而流動,不少更是對焦內地市場和機遇,香港只是橋頭堡,因此應否搶人才搶企業從來不是簡單的算術加減,而是針對性地選擇有能力有承擔,合社會所需、為社會所用,更要願為香港服務的對象。基於「黑」、「疫」和其他種種因素,香港兩年流失14萬人,亦有外國企業離港他遷,這都是市場常態,亦未對香港造成直接衝擊。但作為一個負責任政府,必須及早回應造成「覆水式」連鎖效應,衝擊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
提高香港國際競爭力
隨着由治及興,社會應摒棄泛政治思維,重回在經濟發展正軌,客觀細研究竟欠缺了多少「真人才」?涉及哪些範圍和專業?如何填補這些人才缺口?哪些人才需要向外搶?並制訂中長期人口和經濟產業戰略,通過增加人才供應去推進和開拓產業發展、優化整個產業和市場生態。同時應持續與商界和勞工界合作跟進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與實效,作出適時的檢討及優化,以便切實解決人才荒或人才錯配問題。更重要的是,除加強吸納和凝聚國際人才,亦需加強對本土人才的育才和留才,持續壯大香港的人才清單,提高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和經濟活力,並且應對內部發展需要和外部挑戰衝擊。
對於人才不足和錯配問題,政府早已察覺並自2007年起成立高層次的專責委員會跟進,但政府政策和意願只能是指引,成效勢需打折,若是執行不力,更易淪為宣示。今年的《施政報告》敢於正面面對,並提高到「搶企業、搶人才」層次,凸顯對聚人聚財的決心和重視,是管治格局的跨越提升。事實上,無論是對應本地或外來人才,吸引人才是全方位的,政治環境變化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但更多的是考慮安居樂業和事業前途的願景,入境政策、福利以至城市生活便利程度、生態環境等,都會影響人才落地生根的意願。
須指出,置業安居,人心所欲,港人如此,「港漂」和國際專才也一樣,取消買家印花稅(BSD)以吸引更多外地人才,並通過提供津助減低生活成本,方向正確並能將聚人整合聚財,絕不應因怕沾爭議而忌憚退縮,只需在具體執行時審慎研議,防堵有人「鑽空子」,以假專才乘機炒樓投機牟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