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經營學院

Business School在大學裏慣常翻譯為商學院,約定俗成,可惜卻是以偏概全。這樣商學院教授不是傳統的商科,即使MBA也是工商管理,不限商業,重心在於管理。現代經濟研究的是供應鏈、價值鏈,再不以工業生產與商業中轉中介來作分野。更普遍的說法是經濟的服務業化,但這裏的服務業,不僅只商業,且商業的比重減少,也不獨立運作,服務業更多是訊息化、管理化、金融化。這樣的商學院課程也擴及經濟、金融、市場、創業等等,愈來愈超越傳統商業的範疇。故此,稱之為商學院是名不副實。
剛剛往本地一所大學參與它組織的培訓課程,主辦者是Business School,但令人驚喜的是,它不是譯作商學院,而是經營學院,經營比商業更貼切現時學院的教研重心。經營是動態的,不是單只教學,或以研究支持教學,經營是經濟發展,反映各種管理經營的變化,在教研中要密切地反映這些變化,使學生學即有所用。
這些變化顛覆傳統的教科書式的教學,如海外著名的大學,已多着重案例,而不是視作普世通行的理論。案例建基於具體的企業和經濟中具體的行為與現象,反映現實在制度,乃至文化、社會規範、生活方式取捨的不同,背後的假定是沒有唯一的制度文化行為模式,而是因地因人因時而異,不停地在變化,案例和由案例建築起來的教學與研究也就隨時而變。經營學院的意義便是把社會經濟、企業、人才的經營作為教研中心,側重的是它們的差異性和不斷的演化轉變。
這裏的詮釋,不是該學院的官方立場,純粹是我個人的借題發揮。經營學院以經營為主,因此應該不止於傳統的學位課程,而需涉足於各種各樣的經營培訓,一是及時地把教研的成果和對社會經營轉變的觀察與社會和企業分享;二是把學院的工作擴展至學位課程的畢業生,和社會企業與管理經營人員,與他們合作,把他們在現實經營中的經驗與學院的教研交流,教學相長,把傳統的培訓、教學轉變為動態的互動交流。
經營學院這樣的變化,實際代表了現代社會經濟的變化。知識急速演變,數碼化、網絡化,把不同的知識範疇、不同的社會經濟活動範圍融合起來,教學科研培訓等等都在面對全新的挑戰,應對挑戰的方法構成了社會經濟以至企業組織個人的競爭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