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遠足留神 攀山拯救年近千宗

消防利用無人機多角度拍攝搜索範圍,再由軟件分析。(李志湧攝) 消防利用無人機多角度拍攝搜索範圍,再由軟件分析。(李志湧攝)
消防利用無人機多角度拍攝搜索範圍,再由軟件分析。(李志湧攝)
無人機偵察地勢 助消防更準確搜索
近年行山及郊野活動成為熱潮,但山野間危機四伏,消防處去年全年便處理了951宗攀山拯救事故,按年大增58%,今年首3季,有關數字已達684宗。為加快搜救工作、助受困者及時脫險,消防處已引入無人機系統,目前更發展人工智能相片分析軟件,運用5G串流技術,由無人機一鍵仿地及超視域飛行,便能偵察曠野大山地形及地勢,它拍下的現場相片經系統軟件處理後,只需5秒便可獲得一張高清的環境照片,消防人員可檢視是否有人待救,能更精準派員實地搜救。
疫情下不少市民愛上行山,消防處近年處理攀山拯救事故亦逐年上升,2019年接獲215宗,2020年大升1.8倍至602宗,2021再增58%至951宗,2022年1至9個月有684宗,在各行山熱點中,獅子山、飛鵝山及狗牙嶺均是求助較多的高危地點。
助理消防區長(特勤支援隊)王德輝表示,山嶺求助主要分兩大類,第一類是行山人士直接求助,能清楚講出位置,第二類則是親友發現其失蹤才報案,只知大概行山地點,不知實際位置。要搜尋第二類人士,傳統是分配好搜索路線,搜救人員分批進行地面搜索,直升機則在高空協助。
多角度拍攝 軟件分辨人形物體
為加強搜索能力,處方利用無人機搜索,去年5月有男子在八仙嶺行山失蹤,處方出動無人機,5日後發現其遺體。至今年初,處方建立無人機系統,利用無人機拍攝多角度高清相片,按一公里乘一公里的搜索範圍(即約140個標準足球場)計,使用兩部無人機40分鐘拍攝到1,500張相片,單靠肉眼檢索要花8小時,像八仙嶺30平方公里,檢索時間就更長,今年第3季起,該處發展了人工智能相片分析軟件,軟件會協助辨認失蹤者,現場主管亦能透過相片知道懸崖峭壁危險位置,保障搜救人員安全。不過,晚上拍到的照片會較暗及模糊,辨識準確度相對較低,故操作人員會盡量在日間採集相片。
高級土地測量師(資訊科技管理組)王正棋指,上述軟件使用深度學習模型,透過利用無人機所拍下的相片來訓練人工神經網絡,令演算法分辨相片中類似人形物體。程式會自動將相片分割成多個小格,然後根據小格中像素的顏色、外形、環境對比和大小來判斷當中有否類似人形物體,例如四肢、被植物遮蓋的一半身軀(上下/左右),然後再將小格重新組合來計算相片中有類似人形物體的機率。人員根據相關數據在疑似失蹤者位置重點搜索。
強化數據庫 擬加入熱成像分析
未來他們會加強訓練不同場景的深度學習數據庫,拍攝不同地方如碎石、沙灘、草被或低草等做模擬訓練,識別失蹤者衣着、背囊及帽等表徵。
此外,由於失蹤者或會被樹蔭等遮蓋,故會考慮加入支援熱成像照片圖像分析,強調:「消防處會不斷引入新科技,到全世界搜羅合適的攀山拯救方案」。
軟件分析前後對比圖軟件分析前後對比圖
軟件分析前後對比圖
王德輝(左)表示人工智能相片分析軟件能加快搜救進度,右為王正棋。王德輝(左)表示人工智能相片分析軟件能加快搜救進度,右為王正棋。
王德輝(左)表示人工智能相片分析軟件能加快搜救進度,右為王正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