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高鈉易致高血壓 年輕中風率激增

劉巨基(中)表示需要喚起各界關注年輕中風。 劉巨基(中)表示需要喚起各界關注年輕中風。
劉巨基(中)表示需要喚起各界關注年輕中風。
每10萬港人有55個患者
中風是導致全球第二多死亡的疾病。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年輕中風的發生率顯著上升,由2001年每10萬人就有39.1人年輕中風,大幅上升至2021年每10萬人就有55.7人年輕中風。每年因年輕中風而入院的數目則由2001年1,531人升至2021年2,028人。研究團隊稱,當有人談話表達有困難、面部表情不對稱、手腳不能發力時,應立即致電999求助。團隊亦建議低鈉低脂低糖飲食、恒常運動及戒煙等,預防中風。
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間,431名18至55歲到醫院求醫的中風病人,發現當中53%患有高血壓、44%患有高血脂、26%曾吸煙、19%肥胖,以及17%患有糖尿病;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的病人中,分別有33%、64%及23%在中風入院時,才被診斷出上述狀況。
另一項研究為284位介乎40至65歲,身體狀況良好的人士進行24小時血壓監察,發現當中大約40%人被診斷患上高血壓。研究分析指,男性及女性參加者每天平均鈉攝取量分別為14克和13克,是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攝取量的2.8倍及2.6倍。高鈉攝取量與增加患上高血壓及未來10年預測中風風險息息相關。
港大籲健康飲食減風險
港大醫學院中風研究組主任劉巨基表示,需要喚起各界關注年輕中風,以及控制引致中風的血管風險因素,高血壓是引致中風最重要的可改變因素。團隊研究也發現,港人從膳食中攝取非常多的鈉,而高鈉飲食直接影響血壓與未來預計中風風險。
約三成康復者患抑鬱症
劉巨基續稱,中風導致殘障或死亡的風險很高,亦影響病人的心理和社交,特別是年輕病人,約三成中風康復者會患上中度至嚴重抑鬱症。而中風病人延遲醫治會嚴重影響病情,平均每延誤一分鐘,估計會有多達190萬神經細胞受損。如及早就醫,醫生可為病人安排接受溶血治療或導管取栓,打通被血塊堵塞的血管,增加康復機會。
燒味和滷水食品多屬高鈉,不宜多吃。燒味和滷水食品多屬高鈉,不宜多吃。
燒味和滷水食品多屬高鈉,不宜多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