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18地點珊瑚白化 近5年最嚴重

今年珊瑚白化情況較過去5年嚴重。 今年珊瑚白化情況較過去5年嚴重。
今年珊瑚白化情況較過去5年嚴重。
【本報訊】今年本港珊瑚白化情況是近數年最嚴重,環團與大學合作修復珊瑚,接近全部受破壞珊瑚均能存活。漁農自然護理署、浸會大學和中文大學於今年8月中進行的香港珊瑚白化調查,發現19個調查地點中,18處均出現珊瑚白化的現象,當中西貢橋咀洲北有33%珊瑚白化,而東平洲亞媽灣則錄得13%白化。
碎塊修復存治率達97.5%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暨珊瑚學院創辦人崔佩怡昨日指出,東平洲海岸公園的珊瑚白化情況於7月時更嚴重,而8月珊瑚已稍有康復,坦言惡劣情況於2017年來首見。她表示,本港珊瑚一般能抵受冷暖天氣、水溫,即使白化亦能自我修復,但不排除氣候暖化,再加上被人踐踏、海水污染等人為因素下,令它們面臨大範圍死亡。
若珊瑚並非大範圍破碎,仍有辦法拯救。中大及珊瑚學院去年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 招募了20名公民科學家,收集受破壞的珊瑚碎塊,將其壞死部分「去蕪存菁」後,置於中心水缸內生長約半年,再放回大海育養平台定期監察。而計劃開展前,項目地點約有70%珊瑚被破壞,3個月後,40個被拯救的珊瑚碎塊中有39個得以存活,存活率達97.5%,而且大部分健康狀況良好。
崔佩怡強調,珊瑚一旦被破壞,需要大量資源及時間修復,亦只能拯救一部分珊瑚,並不足以保護海洋生態,呼籲市民、港府、環團等攜手改善海水水質等。WWF海洋保育項目經理蘇隽彥則指,現時5大潛水熱點中,僅得海下灣受到海岸公園保護,而最熱門的西貢橋咀洲附近仍未受保護,要求漁護署識別珊瑚敏感地區,例如人類活動等,配合水上活動頻率調查,以制訂合適的保育政策。
蘇隽彥(左)建議保育珊瑚要追求多樣性。(陳曉雋攝)蘇隽彥(左)建議保育珊瑚要追求多樣性。(陳曉雋攝)
蘇隽彥(左)建議保育珊瑚要追求多樣性。(陳曉雋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