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香港特產大鼠戊肝 進食飲水防不勝防

今年爆兩宗 與新冠猴痘類鼻疽夾擊
本港的新冠疫情未平,猴痘及類鼻疽來襲之際,沉寂一時的大鼠戊型肝炎悄悄重臨,今年短短半年內已發生兩宗,兩名患者分別在5月及9月染疫,包括一名住在大埔的55歲長期病患男子。由2018年至今本港累積的大鼠戊肝個案冠絕全球,佔全球18宗的17宗。而能夠傳播此病毒的老鼠在港有增無減,老鼠一般在夜間行動,惟近日本報報道的屯門蝴蝶邨30鼠在公園搶食,以及大埔大元邨花槽「群鼠噬祭品」等,碩鼠在光天化日下已出動覓食,鼠患的猖獗程度令人咋舌,情況不容忽視;而市民若使用及飲用老鼠「躝」過的食具及汽水罐,更隨時會中招,因此務必要注意衞生。
本港過去半年錄得兩宗大鼠戊肝個案,其中一宗在今年5月於大埔發生,涉及一名居於大埔圍頭村、有長期病患的55歲男子,他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治療期間,曾出現肝功能異常,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人沒有接觸齧齒動物或鼠隻,潛伏期內沒有外遊。根據現有的流行病學資料,暫未能確定有關感染的源頭及途徑。
全球迄錄18個案 港佔17宗
另一宗個案發生在9月,一名居住於天水圍、有長期病患的26歲男子在葛量洪醫院查出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為今年第二宗。全球現時有18宗大鼠戊肝個案,其中一宗發生在加拿大,其餘17宗個案都在本港發生,單是2020年一年內就出現7宗個案(見表)。
目前發生的大鼠戊肝個案都未能確定有關感染的源頭及途徑,有可能是經進食或飲用過齧齒類動物及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飲品。政府的衞生防護中心就呼籲市民保持良好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以預防感染戊型肝炎。有嚴重長期病患的長者、懷孕婦女、慢性肝病患者和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又稱G6PD缺乏症)患者等屬高危人士,感染戊型肝炎可能會出現嚴重病情。
留意水源食物安全最重要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患上大鼠戊肝與一般肝炎相若,病徵包括發燒、疲倦及食欲不振等,部分人會有黃膽症,通常長期病患者會較易受感染,他們必須留意身邊環境,保持清潔衞生。家庭醫生關嘉美就認為,市民要留意水源及食物安全,老鼠爬過或接觸過的水或食物都有機會帶病毒,進食時要徹底煮熟,免疫力弱者避免進食半生熟的切雞,或魚生等生冷食物。
本港大鼠戊肝個案本港大鼠戊肝個案
本港大鼠戊肝個案
大埔:本港今年接連出現兩宗大鼠戊肝個案,其中一患者居於大埔圍頭村。大埔:本港今年接連出現兩宗大鼠戊肝個案,其中一患者居於大埔圍頭村。
大埔:本港今年接連出現兩宗大鼠戊肝個案,其中一患者居於大埔圍頭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