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內地慢幾拍 深港差距難收窄
這些年,香港社會泛政治化嚴重,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反觀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深圳更成高科技重鎮。深圳羅湖當局正式發布《加快羅湖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45項舉措,進一步加快兩地深度融合。問題是,只有深圳提速而香港歎慢板,兩地差距愈拉愈闊,恐怕最後又是拖了國家後腿。
方案具體措施分為基礎設施聯通、人才交流暢通、要素跨境融通、產業發展共融、公共服務交融以及文化交流心融6大方面。羅湖口岸的升級改造被列為方案的首個項目,將在環境、設施、通關模式等方面全面升級。同時,將積極推動文錦渡口岸生鮮貨運功能轉移,加快片區升級改造,打造專業服務業跨境經營區等。
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有關方案在港府公布《施政報告》之後發表,更見深圳一方的宏觀進取。可以看見,羅湖口岸的升級改造被視為重中之重,當局提出以9.5平方公里的口岸片區為核心建設羅湖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區,充分發揮羅湖、文錦渡以及蓮塘3大口岸聯通深港的重要作用。然而,香港是否能夠配合呢?兩地既是互補也是競爭,尤其搶人才方面,深圳同樣對準港人出手,港府又如何留住人才?
別說深圳方面推「一站式」服務助港人融入社區,搶人才不讓香港專美;就說《施政報告》提出興建3條策略鐵路與3條主要幹道,與連接深圳相關的只佔少數。前者只有港深西部鐵路,後者亦只有「北都公路」連接天水圍、新田及古洞北的「北部都會區」,勉強叫做與深港融合沾邊。何況本港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便是最好例證,往往是內地早已完工,香港還在追落後。尤其「北部都會區」至今仍是一幅願景,加上香港有些人對內地總是抗拒,深港融合會否又是只聞樓梯響,不能不令人疑問。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最近已被新加坡爬頭,而港府聲言要發展高科技產業,惟本港缺乏大型創科標杆企業落戶亦是不爭的事實。相反,深圳有騰訊、華為、大疆等大型互聯網和高科技製造業,對創科人才而言,哪裏更具吸引力,不言而喻。當然,香港不宜妄自菲薄,低稅率、實施普通法等方面仍是較深圳有優勢,惟香港最缺土地,連住屋問題也未解決,要撥出大量土地發展高科技是強人之難。明乎此,與深圳融合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現實條件使然。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21世紀是中國崛起的世紀,不管某些人願不願意承認,潮流巨輪也不會停止。香港地少人稠,天然資源非常有限,要保持競爭力,繼續在全國一盤棋中佔一席位,便只能積極融入大灣區。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後,加速推進「北部都會區」再無阻力,鐵路幹道理應全速上馬。更重要的是,倘單憑港方之力,基建無法如期動工,便應引入內地勞工,甚至由內地公司主導興建。香港過去陷入政治泥沼不能自拔,蹉跎太久,再不急起直追,別說與深圳的差距難以收窄,甚至在全國之中,遲早只能淪為二線城市。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