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慢性病藥費 睇私醫
基層醫療藍圖 整合地區服務
港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延續上一屆政府大力推動基層醫療政策的發展方向,年內會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計劃於2024年或之前增設「基層醫療管理局」。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目的是統籌及整合現時由醫管局、衞生署及私營醫療提供的地區醫療服務,但模式並非「等於有另一個醫管局」,而是由政府撥款向非牟利機構及私家醫生與專職醫療機構提供服務,避免公營醫療系統供不應求問題日益嚴重下爆煲。新管理局會有法定權力制訂及監管服務標準,惟相關的架構、人手編配及職權等仍有待制訂。港府同時推出為期3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以資助一半治療費的形式,將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長期健康風險的個案轉移至私營醫療體系承擔,消息指資助金額會設上限,估計可惠及200萬人。
港府由2017年起制訂「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今年會正式出爐,建議包括於2024年或之前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此外,港府將推出為期3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明年起轉介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出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患者,至家庭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可獲港府資助約一半治療費;據了解,當局正研究適用價格範圍,「資助金額一定會設上限」,而每年治療次數的上限則為數次,估計可惠及200萬名慢性疾病患者。
醫療券加碼 允長者夫婦共用
此外,明年亦會推出為期3年的醫療券先導計劃,由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長者須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後,加碼的500元才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計劃容許夫妻共用,即「一人可用盡5,000」。消息人士解釋,當局知悉部分市民以往會將醫療券用於五花八門的地方,故措施是希望用財政誘因鼓勵市民可以將醫療券用在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上,當中包括身體檢查及管理慢性疾病,而非為「擴大市民荷包」。
消息人士透露,當局統計目前65歲或以上可使用醫療券的約有145萬名合資格長者,今次「加碼」預料會增6億公帑開支。醫療券又會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並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消息人士強調,市民必須要經專業評定而提供的醫療設備才可獲資助。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相信,「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是延續上屆政府的藍圖,形容概念很好,惟認為現時不少市民對地區康健中心認識不足,當局在推動基層醫療前須加強宣傳;至於資助確診高血壓或糖尿病市民一半檢查和治療費用方面,他認為若費用高昂,即使扣去一半市民仍要繳不少費用,對於基層而言仍有一定負擔,故建議當局為參加計劃的家庭醫生收費設立上限。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是香港醫療體系的痛點,截至今年6月30日內科穩定病人新症輪候人數為118,077,輪候時間中位數24周(新界西)至68周(九龍中),最長等候時間67周(新界西)至142週(港島西),若能縮短新症輪候期是衡量政府工作最有效的單一績效指標(KPI)。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